社區家庭樹工作假期 孕育15年的環教中心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社區家庭樹工作假期 孕育15年的環教中心

2012年07月18日
本報2012年7月18日屏東訊,公民記者吳妮臻報導

左半圖:當時假園區基地所舉辦的親子植樹活動,可看出那時地表上的植栽甚  少。右半圖:園區基地近照,現已綠蔭成林。(藍色東港溪 提供)「森之地」社區家庭樹,一塊孕育有15年以上的環境教育中心,它是一片台灣原生樹種的基因庫,在八八水災時,發揮了重要的防洪、保水的功能,因而期待透過這個中心,串連起各地的資源,運用各方的人脈,一起來架構、組合與豐富它。

15年耕耘豐富當地生態

十多年前台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在屏東縣崁頂鄉港東村的一塊基地舉辦家庭親子植樹活動,透過當時一群熱心的志工們,召集了一群對環境綠化有興趣的家庭,在這塊地舉辦了植樹活動,鼓勵大家多種樹。志工們種下樹苗,同時也是種下對這塊土地的一點希望。曾經的荒蕪,經過十幾年現在已是濃密的綠蔭。

黑冠麻鷺的巢(藍色東港溪提供)今年,台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邀請志工共同打造一塊充滿愛與感動的森林基地──又名【森之地】,在此成立東港溪環境教育中心。現在此地已經擁有近百種的台灣原生樹種,如大葉桃花心木、台灣欒樹、瓊崖海棠、黃連木等;除此之外,也發現鳥類築巢的蹤跡,如黑冠麻鷺,以及翩翩飛舞的蝴蝶、保育類虎皮蛙、台灣體型最小的黑蒙西氏小雨蛙等等,這裡儼然已成為蘊含豐富的生物孕育中心。這裡會規劃成為可以是休閒遊憩的好地方,不管是散步、享受森林芬多精、生態探索等方式,都完全開放讓大家利用。

走進村落體驗風俗文化

除了森之地之外,東港溪流域港東段在冬天是許多候鳥駐足休息的停留點,加上附近周遭的生態濕地公園再搭配在地社區的人文產業面向,如此豐富的自然人文景觀資源,期盼可以發展出社區慢活深度之旅,讓更多人透過體驗式的參與,走入樸實的鄉村生活中,從在地的生活體驗,連結人與自然環境的互動關係,引導民眾認識屏東的自然環境、探索自然資源,提昇對自然生命的好奇與珍惜,進而關心及參與環境保育議題。

有「歷史」深度的東港溪

東港溪由大武山發源後貫穿屏東平原中部地區,溪水從山地門出山區後,散成數十條的支流奔流在屏東平原上,一部份溪水沈潛入地層,蓄積為屏東平原豐沛的地下水資源,於竹田、萬丹、新園鄉一帶並以湧泉方式冒出。

崁頂示意圖(崁頂鄉公所 提供)今日的東港溪流域族群,上游(萬安溪等)為原住民的排灣族;中游和支流中的麟洛溪、佳平溪則為客家族群;下游則為大量移墾的閩南族群。整個屏東平原祖先移民開墾的歷史及聚落遷徙發展,沿溯著東港溪流域推移而擴展至整個平原,形塑為今日東港溪流域豐富的族群文化與自然風貌。

在八八水災即將滿3年之際,透過由台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舉辦的【森之地】社區家庭樹-工作假期,誠摯地邀請喜愛大自然,對農村生活、森林環境等有興趣,樂與人群互動的親子家庭一起參與,希望參與的人能持久的分享成果,得到健康、愉悅的動態生活,並豐富孩子的成長過程,留下最難忘的回憶!

※ 活動報名 http://e-info.org.tw/node/78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