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推綠色經濟? 綠盟:政策工具要端出來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政府推綠色經濟? 綠盟:政策工具要端出來

2012年08月22日
本報2012年8月22日台北訊,莫聞報導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今年也參與了里約現場的人民高峰會萬人遊行活動今年聯合國Rio+20永續發展高峰會主推「綠色經濟」,台灣也有不少官員在與會取經,長期關注能源政策的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趙家緯提醒,過去台灣官方雖號稱響應綠色經濟,卻偏重在綠能產業,並且缺乏能源稅、碳稅、移除化石燃料補貼等相關配套的政策工具,恐怕流於形式,而欠缺國際上所追求的公平正義、尊嚴、兼容、良好治理與可歸責性等原則。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今年6月間計有秘書長崔愫欣、理事趙家緯、專員吳銘軒共三人與會,在現場關注國際上與永續發展相關的能源政策倡議,除了與人民高峰會現場的反核團體交流外,也參與國際性智庫與學術社群的會議。其中,長期關注能源議題與低碳經濟的趙家緯指出,雖然聯合國強調把資金導入對環境有益的經濟活動上,可創造更多產值;但也有不少智庫與國際性環保團體組成「綠色經濟聯盟」,強調綠色經濟不再是看創造了多少GDP,而是主張「超越GDP」,除了GDP之外的發展指標。

趙家緯介紹,綠色經濟聯盟主張超越GDP之外的九大重要原則,分別是永續發展、公平正義(兼顧世代、種族、性別與原住民族群的正義)、尊嚴的(能協助傳統就業型態的轉型、移除極端貧窮)、地球生態系統的健全、兼容的(透明、健全的利害相關人參與程序)、良好治理與可歸責性(企業永續發展報告書要有充分的資訊揭露、講求共同但有差異性的責任)、韌度(resilence,本報過去相關文章也譯為韌性,該聯盟特別強調以社區為主體建構出來的地方智慧,而非完全仰賴新科技)、(Efficiency)與豐足性(Sufficiency)、世代的(強調金融體系要改革、重視決策的長期影響)。

回歸到國內現況,趙家衛認為官方推行綠色經濟的政策盲點有四:(一)將綠色經濟窄化為綠能產業發展;(二)未注意綠能產業是否悖離環境與社會永續,他舉例,美國環保團體「矽谷毒物聯盟」製作了「太陽能永續評分卡」,用來評鑑太陽能產業的永續狀況,這是國內可參考的;(三)缺乏政策工具的導入,例如能源稅、能源價格合理化等政策,對綠色經濟有什麼樣的貢獻,都沒有在討論。

趙家緯主張,若要讓綠色經濟政策符合國際上更進步的原則,有幾點建議:(一)公部門要妥善運用政策工具、如國發基金和勞退基金的投資標應該有所篩選,產創條例所獎勵的產業也應與綠色經濟指標相扣連,並擴大參與機制,減少決策壟斷;(二)淘汰化石燃料補貼,為八大工業國(G8)以及OECD等國際組織認為達成全球減碳目標之關鍵政策工具,因此政府應充分揭露對產業提供之化石燃料與原料補貼,並明定補貼移除時程,以加速產業轉型;(三)現行的自由貿易協定如ECFA,受益產業有許多是高耗能產業,未來應該加強檢視其環保條款和環境面的救濟措施。

趙家緯舉例,從今年面臨的油電雙漲爭議來看,台灣政府在推動油電價格合理化的過程中,從未向全民充分揭露化石燃料補貼流向,以及此補貼對環境、社會與財政的影響,甚至因為擔心屯貨的影響,採用突襲式的漲價,這些舉動是加深「移除化石燃料補貼」的障礙。

另外,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專員吳銘軒也分享與國際環團在里約現場交流的經驗。他表示,雖然在里約人民高峰會現場有七百多場會議,只有四分之一的會議提供英語交流的機會(其他主要為葡萄牙語),但即便如此,也可藉由各種創意如肢體、歌聲等溝通方式,與國際上同樣關注環境的夥伴串聯與結盟,分享政策監督與倡議經驗。

吳銘軒表示,從現場大量的經驗交流內容來看,世界各地都面臨核電擴張、都市化、開發過度、強制徵收、污染者卸責、氣候變遷等相類似環境破壞案例,如此看來,與其一味追求在現行經濟體制內的「綠色經濟」解套,不如邀請大眾一起來反思更根本的問題,也就是金融體系與資本主義所帶來的影響,否則,未來的世代,問題還是會一再重演。

※ 昨日的座談會僅由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成員針對能源政策提出觀察,本周日(26日)下午在清華大學台北月涵堂,另有一場全體NGO出席代表所主辦的另一場座談會,詳情 http://e-info.org.tw/node/797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