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麥格塞塞獎】印尼教師之子 豎立社會企業保育典範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2012麥格塞塞獎】印尼教師之子 豎立社會企業保育典範

2012年09月07日
作者:潘忠廷、莫聞

圖片提供:Ambrosius Ruwindrijarto台灣有陳樹菊女士發揮無私大愛精神,印尼也有一位為環境與在地居民生計努力不懈的環保人士Ambrosius Ruwindrijarto(或暱稱魯威Ruwi)獲頒2012麥格塞塞獎新興領袖(Emergent Leadership),該獎是表彰對社會改革有功且尚未被大眾所知的人士。魯威是調查非法盜木與促進永續林業塔拉派克(Telapak)環保組織創辦人之一,自1988年起,該組織就已開始調查與監測印尼境內的非法盜木情形,從事即便連當今政府也無力著手之事。

透過他的努力,印尼的砍伐森林受到節制,一些社區反過來重新造林,把林業轉型為負責任的事業,讓森林維持原有的樣貌。而在一些沿海漁村,漁民也因此放棄了破壞性的捕撈行為,學習更永續的做法,在保育和生計之間取得了平衡。總計受益的林地和漁區,廣達20萬公頃之多。

魯威現年40歲,為了幫助依靠森林與漁獵維生的居民,他與利益團體交涉過程中也經歷過衝突、遭到死亡威脅以及眾人冷眼旁觀的過程,他也曾經為了調查一件在國家公園的盜木案,在拘留所中與嫌犯共處三天。

但他現在最關心的事情是,東加里曼丹Muara Tae一件林地採礦開發案,即便當地居民堅決反對,採礦公司仍決定在他們世代居住的土地上開發,且將居民全數驅離。

魯威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居民認為這片土地是屬於祖先以及上帝的。我認為談到林地利用時,不該只考量商業利益,還有很多事情要列入考慮,事情遠比想向要來的複雜。從關懷的角度看事情,我們會得到一些珍貴的東西。如果只是要簡單行事,我們常常會陷入常規之中。」

他在西爪哇省就讀茂物農學院(Bogor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IPB)時,加入了自然關懷社團Lawalata,從那時起,他燃起對森林的熱情,繼而在1996畢業的的那年,創立了塔拉派克組織。

一開始,他和塔拉派克的夥伴向英國環保團體「環境調查機構」(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 Agency)取經,學習如何調查伐木活動,隨後在1998年開始監督國有林承租案件,並在1999年展開林木盜伐調查行動。

魯威在2003年時開始透過組織力量與當地居民一起管理林地,建立起友善環境的柚木林,協助蘇拉威西島東南部的Konawe Selatan社區居民,開創永續林業合作社Koperasi Hutan Jaya Lestari,當地居民收入因此增加四倍之多,接著,他又協助日惹(Yogyakarta)Kulon Progo社區的居民成立Koperasi WanaLestari Menoreh合作社,以及在楠榜省(Lampung)成立Koperasi Giri MuktiWana Tirta合作社,專門生產經過認證與對土地友善的木料。透過魯威的努力,Konawe Selatan的社區事業獲得安永審計服務公司(Ernst & Young)認可為社會企業。他本人也分別在2008年、2010年獲得社會企業獎。

他強調,「我並不反對伐木,真正要禁止的是那些毫無章法與倫理可言的伐林行為,事實上有很多方法可以達到林地管理,但我們就是從來不作。」事實上,如果透過擇伐技術以及嚴密的管控,當地居民也可以將林業經營的有聲有色。他不解為何政府都不採用這些制度。

魯威表示,林業產品的價格應該要反映出生態與社會文化的成本,不能只是一位追求低價促銷。這番理論與實踐,也讓他在2009年獲得赴哈佛商學院進修非營利事業經營策略的獎學金。

不只在森林社區,在沿海,魯威的行動也證明了社區經濟是可以和生態保育並行的。在巴里島的Singaraja (獅王城),他幫助漁民以永續的原則來捕撈珊瑚礁魚類,有些魚類加以保育,有些他們則出口賣到美國與澳洲。

身為爪哇島一名小學教師之子,他認為自己所作所為,都是在和弱勢團體做朋友,創造一個對他們有益的企業。「在他們面對變遷和困難的時刻,我以朋友的角色傾聽他們所說。他們比我更清楚怎麼抓魚和種植,或許我不夠瞭解法律程序或技術,但就算是困難時期,我還是一樣對他們忠誠不二。」

對於外界讚譽有加的成果,魯威自己的看法是,「如果人們自己不改變,社區自己不改變,改變永遠不會到來。我不過是陪著他們去做而已。」如果能夠組織起來,並有集體意識和動力,人們是有能力改變自己的處境、自己的生計與環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