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力,野美濃-2012年青年客家田野工作隊
破周報在上一期的主題,以淺底黑字為封面,加上大大的「反對」二字做為該期主題:「反對一切小而輕的東西」的呼應,從美編方面開始模仿、諷刺當代台灣文化圈中瀰漫許久並不斷蔓延的「文青美學」,體現於設計、書寫、閱讀、攝影、衣著、刊物…等各個文化精神層面,都以輕、微、空、簡、小為訴求,神經中毒般在無形中侵蝕著青年朋友對自我形塑的理解。
該期主題影射在現下文化圈、生活圈中瘋狂流行的空泛美學形象,小而輕的名詞躍出檯面彰顯某種「生活態度」;譬如穿著披掛自然材質衣物的「森林系」女孩根本沒去過森林也沒到過野外,更沒有看過動物園以外的動物;清透精緻的「空氣感」妝容根本無法抵擋城市邊緣低劣的呼吸品質;以遠近空間與模糊焦距塑造出來的「小清新」說服人們「看不清楚的世界更美麗」;沒有時間看嚴肅端正的記錄片就端出「微電影」來瞬間滿足饕餮的視覺;小雜誌所聚焦的生活風格拆解「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生活戰爭型式,在現實的槍口上插一朵無力的玫瑰花;而盲目跟隨抗議口號標舉自我反抗意識的年輕人其實一點也不瞭解(也不熱愛)這個世界。
做為台灣當代另類文化的地下刊物,破周報無疑是深具批判精神的獨立媒體,可謂台灣文化現象脈流的體檢指標,該期主題毫不留情地對「一切小而輕的東西」冷嘲熱諷,如一記當頭棒喝,緊抓著「小文青」單薄的肩頭猛力搖撼吶喊:「醒醒吧,年輕人,請誠實一點面對這個粗暴的世界!!!」,令人精神為之一振。
讓那些漂浮在空氣中的塵埃,落定吧
當然,無可否認的是,生活的確需要美好的追尋與實踐。
現代人無法抵抗集體社會運作的邏輯體制,禁不起世界以各種威脅利誘的說法強迫你認同並合謀出更大的壓迫;在種種無奈之下人們只能以各種細微的方式尋找出口,讓精神出走。因此,在一波波「慢食」、「慢遊」、「慢活」的生活模式提點之下,人們開始有了中產階級的優雅生活樣板,為布爾喬亞式的浪漫描邊。
一批新的耕作者返回田園,耕作有機、健康的飲食概念,因此產生了一批新的消費者,有能力消費、購買這些「溫柔耕作」下的產物,建立了一套供銷的友善循環,「小農耕作」成為生產舞台上的新主角。過程中人們購買的不僅是有機的食物,雙倍價錢的背後,人們購買的更是一種生活態度,表達對「獨立耕作者」的支持與認同--因為多數人沒有他們這樣回歸土地、面向生活的勇氣。
換句話說,人們消費的其實是一種理念。
對於物質價值的轉向和提升固然值得讚賞,但人們似乎就停留在這個浪漫而美好的層面上,而不再往下探索整個農業背後面臨了甚麼樣的問題;而整個台灣上千萬的農業人口,在整個經濟結構下的生存空間如何被擠壓、脅迫,老農們的未來在哪裡?土地的驕傲在哪裡?人們相對關心的似乎是農地現在一坪賣多少,建「高級農舍」的困難度高不高。
小而輕的事物引來人們對生活細節的關注,放慢腳步探索美好生活的出口,這是一個良好互動的開始。藉由大眾對切身生活的關注,是否可以期待引導人們在專注自我後走出家門之外,看看這個世界的粗糙如何迫害著另一個生活層面的他者,而我們又能在這個共謀的結構之下,扮演甚麼樣的角色? 如何以「另類全球化」的觀點來思考另一個世界的可能 ? 這是每個嚮往「美好生活」的人們,都應該首要面對的功課。
「青年力」,現形
從社會運動的脈絡來看,近年整個台灣在族群、環境等議題的敏感度逐漸提高。有別於七O年代社會運動崛起的軌跡,在媒體資訊、傳播方式跨時代躍進的時代,更多的年輕人藉由雲端網絡接收資訊,進而號召集結、啟動社會動員的動能逐漸增強;甚至在災難救助的訊息傳達與即時動員力中,展現出優於行政部門更高的行動力與靈活度;青年族群在整個國家、社會建構中所展現出來的創造力和思考、行動能力,不容小覷;更進一步的說,有某部分的青年們正以各種方式積極地參與、並改變整個社會結構。
這些青年們帶著思辨能力重新檢視自己腳下的土地,藉由返鄉、援鄉、走上街頭、參與生產、社區蹲點…等等行動,實踐對於土地和社會的關懷,進而發揮創意,媒合政府在社區營造與文創產業方面的推動,發展出社區藝術空間及充滿了在地文化意涵的產業創意--至此,土地和農村的生命故事一再重新被敘述、回憶、再現,成為鏈接世代傳承的基因;青年的力量逐漸在農村、漁村、街頭現形,紛紛加入維護社會正義的行列之中。
然而,快速散佈的訊息和激烈的語言並不盡然能夠完整地傳達事物的本質。
當反對聲浪高舉,社群網絡(如臉書)所瞬間擁擠出的群體意識(按「讚」、粉絲頁)有時反而綁架了一知半解的受眾理解事實的獨立思考能力,而一味地附和造勢、將「反對」視為標舉自我反叛的方式,走上街頭成為一種潮流,真正需要深化的、釐清事務的能力反而湮滅於嘉年華式的街頭喧囂活動當中--而在激情過後,真正能被留下的社會動能究竟是甚麼? 當所有「運動」的參與都只是隱匿在電腦螢幕的背後、現形的群眾擁戴的儘是反叛的激情,那麼我們該如何期待群眾運動能帶動真正民主的深化呢?
走出書房,來到廣袤的田野
我不和你談論詩藝/不和你談論那些糾纏不清的隱喻/請離開書房/我帶你去廣袤的田野走走/去看看遍處的幼苗/如何沉默地奮力生長…
--吳晟,<我不和你談論>
當爭辯已經太多,語言的謬誤漸漸導向意識型態的爭奪,我們可不可以就來到敘述的現場、來到故事發生的原鄉,藉由實地的走訪、參與,聆聽勞動者的聲音、田野的聲音,還有汗水滴落土地的聲音。
農民詩人吳晟以土地入詩,如同一個充滿智慧的田間老者,引領著青年們向田野裡走去。他在說的是,生命在田野間的舒展、在雙手與自然微妙的互動之間,人們將找到大地呼吸的規律,順應著自然而體會人生。
民謠樂手林生祥在專輯「大地書房」中,亦以「山歌、文學、鍾理和」為曲調中的靈魂,歌詞「遠看田野綠海洋/點點人影耕種忙/翻掘大地尋養料/踏實平和又緊張」中暗喻大地提供生命與創作的養分,那是閱讀之外的另一種體驗--當你真正赤腳踩踏在泥土上,學習彎腰與作物相處,那麼視野自然會產生不同的高度。沒有彎腰耕作過的人,很難理解土地的重要;正如沒有遭受過生活壓迫的人,無法確切體會他人的苦痛。
當一切小而輕的東西大行其道,成為一種主流的美學與疏離的生活態度時,除了「反對」以外,我們希望能夠提供一個「深耕」的途徑,讓青年們走入田野的現場,捲起袖子參與生產的過程,以大地為師、向勞動者學習;同時,藉由相近世代之間討論與交流的過程,交換彼此生命中的養分。
以「青年力」為號召,「美濃愛鄉協進會」針對18~30歲年齡層的年輕朋友,規劃了2012/10/19(五)─ 10/22(一)共計四天三夜的「2012年青年客家田野工作隊」活動,藉由生態環境、農業、社區藝術、獨立媒體為主題的課程、參與在地的農事體驗,以及同世代社會實踐青年的交流與討論,以美濃為實踐場域,試圖提示青年進入農村、參與社會的多種途徑;也希望藉著活動的舉辦,讓更多年輕夥伴發揮「青年力」,成為社會實踐的一股重要能量。
本活動沒有費用上的壓力,歡迎「登真」、誠懇、具有社會關懷與參與社會理想的年輕朋友,與我們在晚秋的美濃,相見。
活動訊息請參閱「青年力,野美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