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瑪斯的誓約:台灣黑熊 | 環境資訊中心
生物簡介

托瑪斯的誓約:台灣黑熊

2012年10月23日
作者:呂軍逸(閱野自然玩學協會)

※編按:台灣黑熊曾是稱霸山林的霸主,早期原住民推崇熊的英勇,甚至與牠立下互相守護、不侵犯對方的約定,然而這個約定隨著時代推移,早已失落。台灣黑熊面臨生存窘境,昔日霸主今成動物園明星,數量也不斷下降。但近年來由於研究團隊不舍的精神,台灣黑熊保育逐漸受到重視,今日專欄介紹一些原住民與黑熊的傳說故事,希望能從故事中,體會前人尊重自然的智慧,喚醒曾經和黑熊定下誓約的那份誠心。

熊之傳說

臺灣黑熊在許多原住民傳說中都擁有崇高的形象及地位。攝影:呂軍逸。台灣黑熊--這帶著神秘而神聖的物種,和台灣原住民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人、熊之間的神話世世代代廣為流傳。雖然不同族的傳說多少有些差異,但不變的是,黑熊在原住民心中崇高的形象和地位。

布農族語中「Tutumaz」意指台灣黑熊,而其原意為「英雄」,漢名音譯為「托瑪斯」。相傳黑熊曾和布農族人一同抵抗外族及野獸侵襲,後來族人與黑熊訂下誓約,一同定居在玉山山脈中,讓黑熊至高處駐守,抵禦外敵且互不侵犯,從此布農族人在野外遇到黑熊也不再害怕,甚至成了牠們的守護者。

除了象徵英勇,黑熊也和布農族人的生活密切相關。傳說布農族婦女只需用一粒米就能煮出一大鍋飯,但有個婦女懶得取出一粒米,直接把整袋米倒進鍋中,沒想到米飯越煮越多,幾乎淹沒了房舍。這時來了隻黑熊,幫忙把米吃完,阻止了這場災難。這個故事主要告誡族內婦女勤於家事,別為了一時惰性釀成大禍;而東埔地區的布農族人曾發生因為熊肉太好吃,配著小米卻忍不住將糧食都吃光的故事,因此族人一直把黑熊視為貧窮的象徵。由這些傳說,可窺知布農族與黑熊是非常貼近的。

而在許多原住民的傳統文化中,獵捕黑熊必須承擔古老的詛咒並付出應有代價。布農族獵人若不慎捕到黑熊,便不能重回部落,須等小米收成才能回去。排灣和魯凱族則相傳捕捉黑熊會招來疾病。原住民不論從文化、禁忌、教誨乃至於歌曲,都帶有許多黑熊的元素,而部落更流傳現今分食的禁忌與規矩,也是黑熊所傳授。在在顯示黑熊與原民文化之重要性。

與黑熊對話

台灣黑熊的特徵是胸前醒目的白色V型印記,這花紋是怎麼來的呢?也有許多傳說:布農族的認為,熊與豹相互塗色,熊替豹塗上了美麗的雲斑花紋,豹則趁著熊睡著惡作劇將他全身塗黑,只留下雙手交叉沒塗到的V字部位;排灣族則相傳豹偷了熊的美麗衣服;阿美族則是熊與豹為兩兄弟的化身。即便故事內容相近,但趣味而富想像力的神話傳說,卻成了你我孩童時代百聽不膩的枕邊故事。

臺灣黑熊胸前的V型花紋,也有許多有趣傳說故事,而V型也像新月,因此黑熊又有「月熊」之稱。攝影:呂軍逸。

目前共有8種熊科(Ursidae)動物分布於世界各地,台灣黑熊(Ursus thibetanus formosanus)屬於亞洲黑熊種群,是台灣唯一的原生熊類,也是最大的陸生食肉動物。成年台灣黑熊體重可達150~250公斤,胸前的V型白色斑紋,因形似新月,故讓台灣黑熊也有「月熊」之稱。1989年牠們被列為瀕臨絕種的保育類動物,也是華盛頓公約一級(CITES Ⅰ)的保育物種。

黑熊是標準機會主義者,在野外覓食時幾乎什麼都吃,小從嫩草、嫩葉、漿果、堅果、昆蟲、魚、蝦、蟹類乃至山羌、野豬、山羊等哺乳類都是牠捕食的範圍。除了追捕獵物外,黑熊也會吃腐屍,甚至跑到山區工寮或山屋中翻找人類食物。面對這種什麼都吃、終年活動,時速可超過3、40公里,年活動範圍可從27~202平方公里不等的爬樹高手,早年民間故事中兩個朋友遇到熊一個裝死、一個爬上樹的方法,絕非上上之策啊!

誰「熊」厲害?

常有人開玩笑問:「灰熊、黑熊、白熊誰比較厲害?」。答案取自於幽默的諧音「灰熊(非常)厲害」。但無論熊再厲害,也難逃人類捕捉的命運。有黑熊媽媽之稱的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黃美秀副教授,在玉山國家公園的研究調查發現,累計捕捉繫放的15隻台灣黑熊中,超過半數有斷趾或斷掌的現象,相當讓人痛心。華人不正確的「野味食補」觀念,成了台灣黑熊及許多野生動物的殺手。

台灣黑熊是台北市立動物園的明星,更曾獲得台灣明星動物的票選冠軍,然而一般民眾對黑熊的認知卻相當有限。近年來,幸虧有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大力推廣以及保育意識抬頭,不管是2011年黑熊下山遭火車撞,或以不人道方式取熊膽汁的相關報導,都讓台灣黑熊受到更多社會大眾的關注和關心。

台灣到底還剩多少台灣黑熊?透過多年的研究調查,黃美秀副教授估計約有300~800頭,但這樣的數量對於黑熊這種頂層掠食者來說確實不多,維繫黑熊存續與否的關鍵鑰匙,始終握在(台灣)人手中。

讓黑熊回家

台灣超過3千公尺以上的高山近260多座,高山和物種多樣性密不可分。曾幾何時,台灣雲豹和台灣黑熊這兩位高山霸主已風光盡失,雲豹幾乎消聲匿跡,黑熊則努力掙扎求生。

原住民對野生動物的神化與膜拜,即是珍貴野生動物資源得以生生不息保存的重點。一位布農族獵人曾說:「如果山裡沒有黑熊,心裡會覺得很孤單,森林好像沒有人住一樣。」這便是一種尊重、了解自然,不過度取用的觀念。我們需要更多社會大眾響應保育,並重新思考、繼承那以謙卑態度與自然和平相處的傳統和價值觀,這把維繫人熊共存的鑰匙才能替台灣黑熊開啟永續共存的家門。

※ 專題介紹:住在城市的人們,或許已經遺忘了先祖曾必須與其他野生動物們打交道、爭奪生存空間的生活。隨著人類漸漸擴張及各種動機,牠們的數量與棲地日益衰退。這些台灣特有生物的記憶,仍被保存在原住民的傳統及傳說中,透過這些傳說,我們得以遙想當初人與自然如何互動,而那一份尊重不同型態生命的敬意,也值得我們細細體會、學習。

【延伸閱讀】

※ 本文與合作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