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是時常參與開發案環境影響評估案的植物調查者,工作過程中如果發現有環境穩定鮮少有人干擾的植被、胸徑一米以上的大樹群,或是稀有的植物物種出現在工程可能干擾的範圍之內,雖然想搶救她們卻不容易改變當地被開發的命運,心裡總有感傷。
其實所有的人為活動都可能讓植物的物種族群局部滅絕,使大片森林的邊緣被蠶食鯨吞:或許是人們為了耕作所以在農地邊緣施藥除草、也許是一間間在海岸或在丘陵旁的工廠廠房、也或許是為了便利交通所以建築的條條道路。做為一個專門調查可能開發地區的植物學家,遭遇的物種滅絕議題更為迫切,但在台灣當前的開發壓力下,我常想,自己能做的僅是寫報告,然後讓所見到的保貴資源沉寂於厚厚的報告裡嗎?
邂逅.台灣高山鐵線蕨
1980年代以前的台灣高山生態研究者,必須要有過人的勇氣、體能跟豐富的野外知識,否則山上的濃霧、大雨與霜雪,無一不令人怯步,也能輕易奪走登山者的生命,由於環境條件嚴苛,使得高山植物種類的發現與研究也較中低海拔植物還不容易。例如台灣高山鐵線蕨(Adiantum roborowskii Maxim. var. taiwanianum (Tagawa) Shieh)的命名者謝萬權教授,他是台灣蕨類研究的先驅,也是一位嚴謹的登山者。1960年代眼尖地在隱密的獵徑旁或陡峭的石灰岩壁上,發現這「古錐」的小蕨,進一步給她植物分類上的地位。
如今本島道路系統四通八達,自全島海岸到中央山脈的最高峰,想要見到台灣高山鐵線蕨已不像古人一樣艱辛,但由於她們族群數量稀少,仍然只有經驗老到的植物觀察者才能發現與辨認。
筆者與台灣高山鐵線蕨的初次邂逅,是因為數年前中部橫貫公路幾座老橋改建計畫的環評調查。一座座50年代建造的大紅鐵橋矗立眼前,橫跨過陡峻的立霧溪,此處是孕育豐富多樣植物生態的中海拔雲霧帶,我一面觀察,一邊手沒停過地記錄著。此時發現了長相好特別的鐵線蕨,瞧她每一片葉子都像一個個的愛心,可愛極了!當場腦中思索標本館裏鐵線蕨科標本,再進一步回研究室確認:她是數量稀少的台灣高山鐵線蕨!
成束葉軸,似少女烏黑秀髮
「鐵線」蕨名字的由來,無疑地與它纖細如鐵線的葉軸,也就是連接她羽狀複葉的總梗有關,但我更愛她英文的俗名:Maidenhair――少女的髮絲――,鐵線蕨成束的葉軸是神秘的紫黑色,就像少女烏黑亮麗的秀髮。
鐵線蕨這群植物在全世界至少有兩百多個種類,她們多喜愛生長在溫暖潮濕的地區,主要種類集中在南美洲。台灣約有14種鐵線蕨生長,雖然跟全世界大多數的鐵線蕨一樣偏好低海拔溫暖環境生長,但也有許多喜愛中高海拔環境的種類,例如台灣高山鐵線蕨。
台灣高山鐵線蕨是鐵線蕨科鐵線蕨屬的小型蕨類,植株10至20公分,鐵線蕨的葉片與一般對蕨類的印象類似,從根部向上長成一叢葉片,個別葉片結構像一枚羽毛,葉柄是深褐色,有順序的長出小葉:一片羽狀葉可能有二到三回的小葉:主要葉柄分支出一輪葉梗才開始長出小葉是二回羽狀葉的形式;第二輪葉梗還分出更細一輪葉柄長出小葉的就是三回羽狀葉。
孢子著生在葉片上的方式可是觀察蕨類的重點!台灣高山鐵線蕨的孢子囊堆會長在小葉裂片頂端,裂片會微微反卷1至2個孢子囊堆會長在一起,仔細觀察時,孢子囊堆中間看來會有微微凹陷的樣子。
台灣高山鐵線蕨喜歡生長在陰涼稍微濕潤的岩壁上,只有在台灣2500到3500公尺的高海拔山區有分佈,目前台灣已知分布地點有北部的池有山、中央尖山與啞口林道,以及中部的大禹嶺、昆陽還有合歡山,往南還有南橫關山跟向陽山可以找到她們蹤跡。由於她們族群數量非常稀少,每一個分布地的株數不多,在環保署公佈的台灣地區稀特有植物名錄中,列為第二級的稀特有植物。
工程師與生態考量
我在調查後回報台灣高山鐵線蕨的議題,開發單位因而安排了現場會同勘查。當時工程師普遍不太瞭解生態環境的議題,但現勘就是很好溝通的機會,更是開發單位接觸環境教育的起點,而且多次和工程師接觸下來,逐漸改變筆者對工程專業者的刻版印象。
現勘過程中,工程師首先問的問題是:難道我要為這幾株10公分大的植物,犧牲交通安全和便利嗎?這幾株台灣高山鐵線蕨,當真那麼值錢?需要改變原有的工程設計?但由生物多樣性的角度看來,這些物種的重要性在於全世界只有台灣才有這些植物,試想,全球有多少物種在還沒被人們紀錄發現前就無聲無息的滅絕?要是在能夠避免的情況下卻讓棲地消失,那無異是背離生態保育的初衷,也會造成世界物種多樣性及基因庫的重大損失。
之後,與會人員都同意為了保全重要環境,工程設計應該可以些微調整,卻進一步發現,若要迴避目前已知的台灣高山鐵線蕨的生育地,那麼新方案工程要挖填的坡面可能比原來的方案還大!反而會造成其他棲地破壞的問題。但這是一次良性的互動規劃過程,工程與生態專業持續溝通,希望能找出一個工程和生態雙贏或折衷方案。雖然國內工程師的養成教育中,環境生態教育相關課程所佔比例太少,缺少生物多樣性的考量,然而透過現勘及各種專業溝通,仍有部分工程師樂觀積極且勇於改變既有設計,擬定多種方案保留重要的生物棲地,對生態保育直接做出貢獻。
你想知道這幾株台灣高山鐵線蕨的結局嗎?從以上的環境描述可以發現,台灣高山地區應該是積極保育復育的地方,就算有必要開發,也必須有審慎的評估過程,以及研究配套保育措施。也因為環境脆弱敏感,因此這件橋樑改建案最後在環境影響評估的審查會議當中裁定不應開發,主要理由是基地範圍有50%以上的地區位於坡度40%以上不適宜開發的環境敏感區,而且工程坐落在太魯閣國家公園特別景觀區,不只是台灣高山鐵線蕨,還有多種保育類動物及稀有植物也居住在此。
在我心中也為這些稀有植物慶幸!更感謝當時把關的環評委員會及開明的開發單位,決定讓鄰近環境調養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