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不出去!日本捕鯨成夕陽產業 | 環境資訊中心

賣不出去!日本捕鯨成夕陽產業

2013年02月06日
摘錄自2013年2月5日台灣醒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滯銷嚴重,捕鯨已成為了日本的夕陽產業。「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表示,日本市場對於鯨豚肉品的需求長期下滑,每年滯銷的庫存肉量更高達5,000公噸,若沒有政府高額的預算補貼,日本的捕鯨業早就該被市場機制「自然淘汰」。相關團體認為,比起被動補貼,日本當局更該積極輔導產業轉型,在保護生態之外也能增加經濟效益。

雖然日本經濟早已今非昔比,但當局仍堅持捕鯨傳統,以科學研究為名每年捕獵900頭以上的各式鯨豚,並在「研究」完畢後,運往本國魚市供饕客們盡情享用。儘管日本對於捕鯨文化的執著,被外界視作為對海洋保育的嚴重威脅,然而相關業者卻堅稱,對於鯨肉的愛好是其飲食傳統的一部分,國際社會應尊重日本「吃」的權利。

然而捕鯨業者的態度,卻與保育團體IFAW週二公布的最新報告相反。IFAW表示,日本消費者對於鯨魚肉的興趣早已大不如前,光是2012年就約有5,000公噸的鯨魚肉滯銷,同時,89%的日本家庭「過去1年內不曾購買或食用鯨魚肉」,今日國民平均蛋白質攝取來源,只有1%的來自鯨豚食品,孱弱的市場需求,根本撐不起昂貴的捕鯨產業。

「比起遠洋捕鯨,日本近海的賞鯨觀光反而更有發展的經濟價值。」IFAW指出,比起特地得利的補貼政策,日本政府應該認真推動產業轉型,「賞鯨觀光不僅能扭轉日本的保育形象,對於沿岸經濟的永續經營也更加有利。」羅梅吉表示,文化傳統應與時俱進,比起推廣滯銷的鯨魚肉,與鯨豚類共榮共存或許才是雙贏的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