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農民一起里拔哈 鳳梨鄉工作假期體驗無毒生產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和農民一起里拔哈 鳳梨鄉工作假期體驗無毒生產

2013年03月07日
本報2013年3月7日花蓮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第二梯次生態工作假期志工們完成公田整理。「以後我每頓飯前一定要先感謝!」經過一天農場除草工作,志工葛久芬傍晚時在餐桌上道出心聲。花蓮富興里拔哈生態農場第二梯生態工作假期,除了營造溼地,志工們也完成了公田整地工作及小米播種。過程中,志工們體會到糧食生產的辛苦,而友善環境的農法背後更隱含了農民對環境的呵護與不屈不撓的精神。而農場生產的友善環境作物,也已經上市,開放購買。

志工們表示,以前不知道農事原來是這麼辛苦的事情,為了友善土地,不使用除草劑,更需要大量勞動。「以後吃飯前一定要記得感謝種出糧食的農民!」富興里拔哈(快樂)生態農場工作假期第3天,志工們人手一支小鏟子、小板凳,蹲在地上與「根深蒂固」的野草搏鬥,根除乾淨才能成為農地供耕種。

里拔哈第二梯次工作假期,不但完成溼地營造,接著是整地,第4天則以有機肥進行基肥,隔天進行翻耕,接著以條播的方式種植小米。

農場買了一部小型的翻耕機,志工們根除雜草後的土地,接著以機器翻耕,每位志工在居民陳大哥的指導下,輪流學習機器操作,協助翻耕;操作不當,即使駛過土地,卻沒有達到翻耕的目的。

志工們輪流操作小型翻耕機。

台東8號小米種子。取自於台東農改場的台東8號小米種子,按照台東場的說明,採取「條播」的方式。工作人員先以尼龍線每隔30公分拉出直線,並以石灰標記,接著由志工以兩邊的土往中央覆蓋成田畦,再將小米種子撒在田畦上。

里拔哈專案負責人賴萌宏表示,預計以1分地公田種植小米,並分成兩半,一半按照台東場指導的方式採條播,另一半試著以原住民傳統的直播方式種植,以便對照參考。條播的方式雖有利於後續農事管理,但是直播粗放則較為省工。

小米條播前先以石灰標誌出直線。

撒種之後,在以竹掃帚輕壓田畦,讓泥土稍微覆蓋種子,減少風吹鳥食。

公田除了種植小米,也將種植大豆,並無償提供一部份大豆種原給農民種植。這些都是當地的傳統作物,里拔哈農場一點一滴喚回居民以及土地的記憶,在此時正好回應台灣糧食的需求。

工作假期最後一(5日)夜,志工們也分享了這幾天的收穫,志工們表示,透過參與增加了生態農業的認識;也有學員建議農場能自行採種、保種。不過,也有意見指出,當代人口爆炸之際,友善環境的生產方式是否能兼顧糧食安全,在人力投入的成本與產量上達到平衡。學員也指出,有機食材的烹煮過程可能因過度的調味100分變80分。

隨著兩次生態工作假期,里拔哈逐步邁向藍圖,21日將舉辦第三次生態農場工作假期,主題為營造天敵棲地,期待讓生態農場名符其實,具備多多樣性的棲地,讓動物、昆蟲、微生物覓食之餘,也成為免費的長工。

里拔哈農場農民生產的蔬果雜糧已可訂購。志工們的投入,也讓農場有好表現,農民生產的農作物都陸續收成,一半由賴萌宏負責銷售,目前生產玉米、蘿蔔、阿美族傳統作物路蕎、萵苣等10種葉菜類以及蔥,4月地瓜、芋頭也將陸續收成。目前農場尚未完成網站的架設,但仍接受民眾訂購。賴萌宏表示,訂購方式是以農場當季生產的雜糧蔬果按300、500、1000元等價格單位分配,讓消費者吃到當地新鮮的作物,體會季節捎來的豐富資源。進一步資訊請洽:賴萌宏先生 0926-652873。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