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花東的信息】傷痛中更堅強 港口部落加入行腳 重新與家園產生連結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來自花東的信息】傷痛中更堅強 港口部落加入行腳 重新與家園產生連結

2013年04月09日
本報2013年4月9日花蓮訊,許惠婷報導

「遊客中心本來是族人的耕地,地主有事去了一趟台北,回來發現她的作物都不見了,地上面多了一棟龐然大物。她一直哭一直哭,後來都不敢經過這裡,怕會太傷心。」港口部落文史工作者lafay講述著部落土地遭到強權開發的故事,聽聞者無不感到心酸。

對此,「不要告別東海岸」徒步行動團隊成員Nabu沉重地回應並提出呼籲,「我們徒步行動最後會走到總統府前,應該要邀請馬總統也來東部實地走一趟,聽部落自己的人導覽後,一定會有所感觸,才能理解人民真正想要的。」 

東海岸類似的遭遇層出不窮,從台東杉原灣出發的「不要告別東海岸」徒步行動團隊,最能感同身受,為了反對美麗灣一案而開始團結起來的他們,沿著東海岸一路向北,至今已經走了超越100公里,以最緩慢的速度一步一步的感受東海岸的傷痛,也與在地部落互相對照,8日他們到達港口部落,收集到部落傳統領域流失的憤怒與傷感,也見證部落正藉著水梯田復育計畫,積極嘗試永續農業和文化傳承的另一種可能。

在傷痛中更加堅強的港口部落

港口部落makuta’ay是阿美族古老部落之一。然而在1968年台11線通車後,部落族人懷抱夢想著一一離開原鄉,這個日漸凋敝的家園,1987年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從僅存的老人與孩童手中奪去石梯坪,自行規畫為「休閒遊憩區」。包括遊客中心、露營區的遊憩設施,都在沒有知會在地居民的情況下興建。連從前寡婦齊聚祈雨的聖地被東管處改建成月洞,對外收受門票,更推說沒有盈餘,所以從未給部落任何回饋。

此舉更帶起當地土地買賣風潮,族人因此逐漸失去自己的傳統領域。

2000年前後,部落青年陸續歸鄉,他們汲取地方文化的養份,逐步累積發展出:漂流木藝術工坊、地方文化樂舞劇團、苧麻、藺草傳統編織工坊、海洋文化體驗營、農田耕作體驗營等等。不但與遊客旅人們分享在地生活,部落的核心價值也藉此重建。

經歷20多年守護土地抗爭運動的港口部落,更勇敢面對充滿傷痛的歷史,目前與東管處暫時作出「土地共管」策略,地上使用權歸部落、土地所有權歸東管處。雖然族人依舊堅信「傳統領域是屬於部落的」,但若藉此舉做出永續利用土地的示範,也許能走出一條新路。港口部落更在兩年前開始和林務局合作,展開水梯田復育計畫。部落有不少地主加入,積極嘗試永續農業和文化傳承的另一種可能。

但令族人較心急的是,目前港口部落鄰近的港口國小及靜浦國小,目前分別僅有28及26位學童,其實與廢校或併校的標準25人已相去不遠。除了抵擋政府及財團各式開發案的威脅,下一代人口與文化流失的問題亦刻不容緩。

從腳,一步一步找回與土地的連結

「因為我們感同身受,所以會積極聲援大家!希望你們帶著這些信物,祖靈會一路給你們力量和平安,竹環則象徵我們大家手牽手,一起走下去!」港口部落的長輩們以豐盛的午餐,表達了他們的感動與支持,Ina們更一大清早就去海邊採集野菜,還準備了竹筒裝米酒及雙竹環。

在耆老的領禱下,港口部落族人加入了行腳隊伍,用一天的時間順著海岸往北走。

雖然處處可見族人的傷心地,但成員們仍感興奮,lafay便表示「我們一直說要爭取回來我們的土地,我覺得同時也需要身體力行,和土地產生連結。雖然我就住在這裡,但從來沒有這樣子走過,所以今天加入你們的行動!」

走路去台北! 徒步行動超越100公里

徒步行動到第五天,累計里程已超過100公里,隊伍一路上看到非常多對土地及海洋的不當開發和掠奪。同時越來越深刻感受到的是,沿路各部落及在地居民的支持聲援,還有人民想要守護家園與美好生態環境的迫切心聲。

行腳隊伍將帶著沿路各個部落提供的信物及想要傳達的訊息繼續往台北步行,9日6點將由豐濱國中出發,經光豐公路前往太巴塱。下午2點在太巴塱部落活動中心有部落及行腳隊伍分享座談會,歡迎鄰近讀者共襄盛舉。

作者

許惠婷

相信動物解放、環境平權,還有人的能動性。盡力實踐著零廢棄物蔬食生活,同時用筆和口希望更多人一起邁向更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