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環保技術合作續約、交流汞監測資訊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台美環保技術合作續約、交流汞監測資訊

2013年07月22日
本報2013年7月22日台北訊,莫聞整理報導

「亞太地區汞監測夥伴合作會議」開幕合影(102年7月17日,美國華府)。照片提供:環保署我國環保署與外交部上週(16~19日)在華府與美國簽署環境、能源合作協議。而監測與學術團隊則參與汞監測資訊交流會議,提供我國監測經驗與技術。

17日在華府開幕的汞監測會議是以亞太地區汞監測合作為主軸,分別就大氣汞及溼沉降的汞監測技術發展、監測數據品保品管、資料解析及分享等課題廣泛討論,有來自美、加、日、韓、泰、越、印尼等政府及學術研究部門20餘位代表與會。環保署長沈世宏應邀開幕致詞說,近年來由於亞太地區經濟快速發展,人為產生的汞污染物藉由氣流長程傳輸影響空氣品質,或經由降雨進入水體、魚體,對環境影響深遠。由於台灣位於亞洲氣流系統之下風處,監測數據極具代表性。

據環保署資料,2007年在海拔2862公尺的鹿林山設置連續自動監測大氣汞的儀器,此測站目前已分別加入全球大氣汞監測網(AMNet)及美國國家汞沉降監測網(NADP),未來將持續推動與東南亞鄰近國家監測合作,期望我國由環保技術輸入國轉型成為環保技術輸出國。

環保署環境監測及資訊處長朱雨其、中央大學大氣物理系研究員許桂榮,也在會中發表監測成果外,介紹汞污染物對我國與亞太地區長程傳輸的特徵關係。

台美續簽署環保協議

駐美國代表處與美國在台協會簽署3項科技合作協議。照片提供:環保署。另外,我國駐美副代表張大同與美國在台協會執行理事施藍旗(Barbara Schrage)於16日在華府簽署簽署「台美環境保護技術合作協定續約」(續約至2018年6月)、「台美環境保護技術合作協定第10號執行辦法」及「台美大氣監測、清潔能源暨環境科學技術合作協定」等3項科技合作協議。

此次環保署也首次與美國能源部簽署合作協定,將有助我國引進美國能源部及其附屬研究單位在溫室氣體減量、低碳家園等方面的技術及政策評估技能。

環保署表示,台美環保署雙邊環保合作協定簽署於1993年,過去20年來合作項目超過190項,不僅提升我國治理空氣、水、土壤及廢棄物的技能,也建立釐清科學真相與治理環境的技能,對20年來台灣的環境品質改善有不少貢獻。而透過區域環保合作與夥伴關係建立,過去兩年多來,已有來自全球18個國家的環保官員,分享我國環境治理經驗與技術,並逐漸建立起區域夥伴的網路,以遏止跨境污染對健康及環境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