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一青:生態島嶼結盟趨勢正興 值得台灣小島關注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鄭一青:生態島嶼結盟趨勢正興 值得台灣小島關注

2013年07月23日
本報2013年7月23日台北訊,杜蕙君報導

鄭一青丹麥,是目前全球綠色產業十分先進的國家。今(2013)年9月更將在丹麥波罕島(Bornholm)舉辦全球生態島嶼會議。其願景是希望在2020年時,各島嶼的能源能夠再生並自主。2030年時,各島嶼和區域糧食、水、能源自主,綠色經濟永續成長。

英國永續創新實驗室(Sustainable Innovation Lab)創辦人兼總監鄭一青近日返台,在台北生態綠公平貿易咖啡館舉辦一場「從生態城市到生態島:歐洲觀點」專題講座,用超過20年探索永續分享的經驗,分享她參與全球生態島嶼會議和合作平台、及各國低碳城市計畫等實務經驗。

鄭一青指出,目前國際上正在興起一股「生態島嶼」的結盟趨勢,嘗試以小島嶼為單位,企圖在永續轉型上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她認為,台灣關心島嶼永續的人們可以關注這股趨勢。

去年由英國衛島(Isle of Wight)發起的國際生態島嶼(Eco Island)聯盟,全球已有30個國家參與。丹麥波罕島便是其中一員。波罕島是哥本哈根外的一小島,是歐盟智慧電網的示範島,也是綠色科技的測試島。

鄭一青說,國際上以永續、綠色經濟等原則追求生態島嶼轉型的理念,相信用相同的自然資源,能創造出4倍(或10倍)以上的經濟產值,而且還可以達到環境永續的概念。這不僅僅是「永續的概念,更兼顧了經濟發展。

台灣也是一個海島

「生態島嶼」之所以被各國關注,是因為氣候變遷的影響下糧食日益匱乏、自然資源也因人類過度開發下逐漸耗竭。在這樣窘迫的情況之下,我們勢必要找出新的替代方案,使環境永續,人類得以繼續生存。但是到底該如何改變現有的生活模式,找到可行的新替代方案呢?

鄭一青說,這個牽涉的層面太廣,舉凡自然環境、經濟、政治、人民、生活習慣等等,都是影響的因素,為了讓這些干擾因素降至最低,因此選擇在小島內作示範性策略。藉此觀察新的綠色方法是否可行。如果小島都能做到糧食、能源都能自給自足,並達到環境永續等概念,那麼我們便可將小島的成功案例放大,套用至像台北這樣的大城市。

期待看見「綠色日出」

要建立一個「智慧城市」,不僅僅需要上位者的支持與政策的制定,還需要民眾的認同及參與才有可能。

要能夠被稱為生態(智慧)城市有許多要求,但是每個國家及地區所訂定的指標都不盡然相同。若將其歸類,不外乎就是針對水、糧食、空氣、能源、科技等等,加以妥善運用,使其達到包容、永續、資源節約的方式,不僅為人民創造經濟機會,同時也為後代子孫保護並培育當地的生態環境和全球公共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