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東非保育行】綻放笑容吧!烏干達 非洲珍珠的傳統文化學習之旅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2013東非保育行】綻放笑容吧!烏干達 非洲珍珠的傳統文化學習之旅

2013年10月10日
本報2013年10月10日烏干達坎帕拉訊,許惠婷報導

位於東非的烏干達是個氣候四季宜人、土地豐饒、人民樂觀熱情的國度。但在經歷殖民、獨裁暴政之後,許多人民至今仍生活於低度經濟發展之下。

Mwenya Uganda是在地的非政府組織,在Luganda(烏干達主要語言)的意思為「笑吧!烏干達」。2010年時由牙醫Sempa Jamiru Yahaya創立,團體的標誌是一個大大的笑容,其精神就是希望烏干達的人民都能快樂地笑。

牙醫Yahaya開心介紹Mwenya Uganda的診所內新添購的醫療器材。

該組織以提升烏干達衛生及健康狀況為宗旨,具體執行的工作包括:提供移動式醫療資源、推動社區產業發展以使村民能有基本收入來源、孤兒急難救助與教育計畫、農業保種計畫、社區旅遊行程等。現有四名工作人員,除了創辦人是牙醫外,還有社工師、辦公室附近的小店老闆及美髮院設計師也加入其行列。

筆者於10月5日參與該組織的Mwenya tour傳統文化之旅,至烏干達南部Mpigi地區村落內的接待家庭學習如何以傳統方式料理食物,並至農園裡採收作物,當地工作人員也不斷好奇地詢問筆者台灣是否有相同的作物。

在地村民示範如何料理烏干達常民主食--Matoke,將香蕉蒸煮成泥再拌以花生醬。

烏干達主食多為根莖類,如地瓜、馬鈴薯、芋頭、樹薯,並大量食用香蕉。一種叫Matoke的香蕉可以用來蒸煮成泥,配上花生醬食用,是烏干達的國民食物,而香蕉葉也大量運用來包裝及覆蓋食物。在家戶內也常可見到放養的家禽與家畜,由於鄰近世界第二大淡水湖──維多利亞湖,亦常可食用到魚獲。

該地農業發達,村民的食物來源大致上能自給自足,但仍需要其他收入來源以換取現金。Mwenya Uganda因此和Uganda Mushroom Cultivators Ltd.(烏干達菇類培育有限公司,簡稱UMC)合作推動「社區菇類種植產業以及香菇保種計畫」。菇類容易種植,且含有大量蛋白質適合替代肉類,但在當地卻因為種源昂貴且取得管道不便,因此,該計畫便在社區建立小型實驗室,以培養孢子並收購棉花廢料種植,並以較低價格提供給村民,同時建立產銷體系,菇類收成後,則透過UMC販售至首都坎帕拉的餐廳。

Mpigi村的傳統製鼓工坊。在和Mwenya Uganda工作人員、接待家庭成員(女主人同時是UMC的領導者)按傳統方式席地側腿而坐,圍成一圈共進午餐後,便去參觀製鼓的聚落並接受專業音樂老師的非洲鼓教學課程。非洲傳統文化中有大量舞蹈、戲劇、音樂的元素,製作樂器也是一門專業。Mpigi地區的製鼓聚落從1970年代開始發展,所用素材完全是天然資源。製鼓人自己種樹,每砍伐一棵樹前必須先種三棵,鼓面則是收購牛皮,縫線也是以動物皮革製成。每顆鼓約需6個月時間完成,當地人相信鼓是有自己的生命,會說話會聆聽,所以每顆鼓內會置入一顆小球代表鼓的心臟。

Mwenya Uganda的辦公室兼營社區牙醫診所,且是村內唯一的牙醫診所,今年首度因獲得國外捐款而能購入補牙儀器,不再只能把病人的蛀牙整顆拔除。Yahaya帶著和該組織標誌很像的大大笑容說,他小時生活很困苦,幾乎看不見未來的希望,直到成為牙醫,現在希望能幫助更多和他以前相同處境的人。

參與Mwenya tour的台灣訪客接受非洲鼓教學。

Mwenya tour行程的尾聲,Yahaya和所有工作人員一起表演了一段傳統歌舞,教室門外則圍了一群張大眼睛興奮觀看的幼童,彷彿看見未來閃耀的光芒。

牙醫Yahaya希望明年可以籌得資金買一張更好的診療椅;Mwenya tour則處於草創實驗階段,每人每天收費僅約新台幣1000元,至首都坎帕拉接送另加120元。歡迎至其官網瀏覽更多資料http://www.mwenya-uganda.org/

作者

許惠婷

相信動物解放、環境平權,還有人的能動性。盡力實踐著零廢棄物蔬食生活,同時用筆和口希望更多人一起邁向更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