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融冰的連鎖效應 引起美國國安單位重視 | 環境資訊中心
深度報導

北極融冰的連鎖效應 引起美國國安單位重視

2013年10月16日
本報2013年10月16日綜合外電報導,鍾友珊編譯,王孟琦審校

美國政府越來越關注氣候變遷對全球及自身國土安全造成的威脅。兩年後,北極的夏天恐陷入無冰危機,美國國安局憂心,若忽視北極夏季不斷加速的冰融化,將導致全球持續性的食物短缺。

北極冰層的融化已經引起美國國土安全部以及國防部的關注。(照片:NASA)

國土安全

共10位資深的北極科學家擔任白宮顧問,其中西澳大學(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海洋中心主任Carlos Duarte教授警告,北極海冰融化的速度會比傳統氣候模式預測的快,「北極的問題越滾越大。人為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增加,導致北極的環境惡化,環境惡化又會使排放量增加,讓情況更加失控。」

根據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專家小組(IPCC)在2007年預測指出,到了本世紀末,北極冰層會完全融化;而在2013年的最新版本(AR5)中,IPCC更正預測,最快在本世紀中,北極夏天的海冰就會消失,9月份無冰的北極可能在2050年前就出現。

最新研究顯示,北極夏日冰層的消融與極端氣候有關。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氣象學者Jennifer Francis解釋,這種現象叫做「北極放大效應」(Arctic amplification),「北極夏日冰層的消失以及遠東區的迅速暖化,改變了北美、歐洲,以及俄國的大氣高空噴射流(jet stream)。科學家目前對於這些現象將如何導致極端的氣候,所知仍有限。」

Duarte和其研究團隊2012年在《自然氣候變遷》(Nature Climate Change)期刊發表論文指出,北極的臨界元素(tipping elements)已從「可能」導致全球的遽變,變成「開始」嚴重影響全球。Duarte與他的團隊認為,「氣候變遷『會』造成危害,是不容爭辯的事實。」

糧食安全

過去幾年的極端氣候(包括美、俄前所未見的熱浪及乾旱、歐洲北部的暴風雪和低溫)導致農作歉收,動盪的全球食物鏈動,因此內戰仍頻。這樣的極端氣候明顯是因北極冰層的加速融化。

美國的國安官員漸漸開始關注氣候變遷可能成的區域動盪。美國國土安全部2012年發布「氣候變遷因應路線圖(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Roadmap)警告,氣候變遷「可能直接衝擊到美國的重要基礎建設」,可能是恐怖活動、暴力事件的溫床,並導致大規模的移民。今年2月,美國國防部發表新的「氣候變遷因應路線圖」,指出全球暖化 將使食物和飲水這類基本物資的競爭更加激烈。且氣候變遷也將「加速世界各地的動盪不安,美國和他國需加強國防,以應付人道危機或災變…,國防部也得因應氣候變遷,在硬體、基礎設施、訓練及考核內容及軍力各方面做出調整。」

儘管美國國防部也關心北極,但關注的焦點是風險而非可能的危機:「國防部正和各機構及北極利害關係國(Arctic stakeholder)合作,商討當北極大地不再冰封時,會出現哪些機會和挑戰。」重點放在確保美國的國防戰備,而不是預防或減緩氣候變遷。

在北極有利益要維護的,還包括迫不及待開發北極資源的美、加、俄、丹麥和挪威的能源公司。據估計,北極蘊藏的石油及天然氣約占全球總量的1/4,因此這些國家同心一氣試圖擴大在北極的軍事影響力。

白宮這份報告強調增加北極軍事佈署的迫切性,以確保美國能繼續獲取當地的資源:「北極冰層融化或許為船運、旅遊業、資源開發帶來新商機,也可能使北極的資源更容易開採。人的活動一旦變多,該區必得加強應變措施,確保合法交易及旅遊的安全,並避免該區成為走私和人口販賣的新路線。」

由不同國籍的氣候學家組成的英國「北極沼氣危機小組」(Arctic Methane Emergency Group,AMEG)對於白宮這場針對北極的簡報做出公開回應,呼籲各國政府正視北極的夏日融冰及各種極端氣候加劇的問題該小組創始人之一,率領劍橋大學「極區海洋物理」團隊的Peter Wadhams教授提到,「去年的極端氣候嚴重影響農民,且不只是在英國,在美國及生產穀物的國家都是這樣。全球糧食生產將會減少,引發大規模飢荒。糧價將飆升,導致社會動盪,使糧食安全問題變得更加棘手。」

AMEG的報告進一步建議,各國政府應考慮採用「地球工程」(人為大規模的操控氣候系統,geoengineering)技術,以「降低北極的溫度,防止冰層繼續融解」,阻止大災難發生。但反對者表示,未經嚴謹測試的地球工程技術可能會對生態系統造成未預期的傷害,在實施重要計畫前,必須先有立法配套。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