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座鯨豚研究中心落成 一通電話就可啟動救援任務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首座鯨豚研究中心落成 一通電話就可啟動救援任務

2013年11月22日
本報2013年11月22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海洋生物暨鯨豚研究中心落成揭幕(圖片來源:林務局提供)由政府與學術單位合作「海洋生物及鯨豚研究中心」11月正式啟動,不但是國內第一座鯨豚研究中心,肩負鯨豚保育研究任務,並且擴及海洋生物、溼地研究等任務,整合鯨豚救援繁複的跨部門協調以及跨域技術,只要一通電話,就可啟動一連串救援步驟。

座落在台南市安南區的「海洋生物及鯨豚研究中心」,設立任務為海洋生物、鯨豚與溼地永續經營之教學、研究、服務與合作,林務局自2009年起與成功大學合作籌劃,由林務局挹注相關經費,加上校方鼎力支持,歷經4年多努力,才得以完成。

新的地點是以原來四草的鯨豚救傷收容中心為基礎,在設備上也隨著中心任務加以擴充,空間規劃有鯨豚搶救池、復健池、機房維生系統、研究室、標本館、病解剖室、冷凍庫、海洋生物蓄養室,以及行政體系所需的醫務值班室、辦公室、志工宿舍等。

透過相關學門、學科、設備、研究目標及人力進行整合,研究中心期待能發揮整體功能,並強化政府保育政策與民間體系的運作。

打開台灣鯨豚保育史

成大鯨豚救援中心裡,小虎鯨搶食志工餵養的魚。(圖片來源:成大海洋生物及鯨豚研究中心)提到台灣鯨豚保育史之濫觴,是1990年春天,澎湖屠殺海豚事件,經國外環保組織披露後,引發國內外聲討;當年8月,《野生動物保育法》保育類動物名錄才修訂增列「鯨目」類,將所有鯨魚及海豚列入。鯨豚擱淺處理工作則於1994年由學術界及民間團體啟動。

台大鯨豚研究室於1994年元月起有系統地追蹤記錄,鯨豚通報救傷,其中尤以活體擱淺鯨豚的復健工作,是所有保育工作中最具挑戰性的。

1996年11月,在農委會的支持下,成立了「中華鯨豚擱淺處理組織網」(TCSN: Taiwan CetaceanStranding Network),也是亞洲第一個全國性的鯨豚擱淺處理組織。

中華鯨豚擱淺處理組織網處理流程。

中華鯨豚擱淺處理組織網處理流程。(資料來源:林務局提供)

在2000年9月8日終於在台北縣富貴角附近野放了瑞氏海豚「阿通伯」,兩週後出現在日本沖繩島附近,創下亞洲首次成功野放海豚的紀錄,也為台灣鯨豚保育史留下珍貴的一頁。至今13年,經鯨豚救援成功共14隻。

鯨豚保育靠社會共識

其中由海洋生物及鯨豚研究中心救援成功的個體,包括2008年野放的小虎鯨「妹妹」,2010年小虎鯨「小小」、2012年瓶鼻海豚「順子」,今年4月也首次將2隻小虎鯨「胖子」、「小藍」一起野放的成功案例。

每1隻鯨豚救援成功的背後,是無數志工日以繼夜不眠不休努力換取而來的,沒有僥倖,只有毅力、耐心以及不斷付出的時間,來換取生存的機會。野放成功讓中心工作人員及志工歡欣,但也有令人哀傷難抑的事件。

今 年6月小虎鯨阿淦野放之後,5天後發現擱淺在澎湖西湖鄉潮間帶,當晚隨即死亡。救援團隊在其口中找到玻璃絲網、嘴巴和胸鰭都有遭網具纏繞的痕跡,種種跡象 顯示,在澎湖近海覓食時,頭部遭漁網纏繞,逃脫後因嚴重緊迫和積水,最後擱淺在沙灘死亡。由此顯示,保育需要社會普遍的共識,以及營造更友善的海洋環境。

正在救援中的糙齒海豚-該該。(圖片來源:林務局提供)海洋生物及鯨豚研究中心目前正救援擱淺在台中松柏漁港的糙齒海豚,在成大鯨豚中心研究團隊和志工,不分日夜輪班照顧下,目前已經能在池內自行游泳。

鯨類是一種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動物,依體型的大小可區分為鯨魚、海豚及鼠海豚,依分類學則在「鯨目」之下,分成鬚鯨亞目及齒鯨亞目兩大類。鯨豚絕大多數為全球洄游性動物,目前在台灣沿岸記錄到的鯨豚種類記錄約31種,幾乎全球絕大多數鯨目物種,在台灣都曾看過。

鯨豚擱淺請撥0928我想救救鯨鯨

見到擱淺鯨豚該怎麼辦?林務局提醒您,利用「中華鯨豚擱淺處理組織網」24小時救援專線0928-539977(我想救救鯨鯨)通報救援,或就近通報警察或縣市政府保育單位。

如果是活體,在現場等待時,記得採取「三要四不」措施。

三要:要扶正、要保溼、要記錄心跳及呼吸速率。

四不:不要讓鯨豚受到風吹日曬、不妥推拖拉扯鯨豚的胸鰭、尾鰭或頭部,亦不可以翻滾牠們的身體、不要站在距離鯨豚尾部和頭部太近的地方,以免被打傷、不要喧嘩。

民眾如發現擱淺或受傷之鯨豚,請有違法獵捕、宰殺或買賣鯨豚之行為,可撥0800-000930專線通報。

 

【參考資料】

※ 加入「環境資訊中心」粉絲頁,來給環境按個讚    https://www.facebook.com/enc.teia

 

※ 本文與農委會林務局   合作刊登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