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市‧做好事」 台灣首家公平貿易超市開張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在超市‧做好事」 台灣首家公平貿易超市開張

2013年12月04日
本報2013年12月4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不但是給生產者一個機會,更是給消費者一個選擇的機會。」當我們一路追求以最低價購買生活所需時,也將自己與生產者的關係,交給了大企業與網路。但一個商品的生產過程中,是否友善環境,是否有勞工因此受到剝削的問題,卻在重重不可考中,也失去了追蹤與反思的機會。致力推動公平貿易的「生態綠」,即將在5日開張「公平貿易超市」,提供民眾在「消費」中,直接幫助貧窮國家的農民與工人走向經濟獨立的雙贏機會。

即將開張的公平貿易超市

開在金山南路上,「公平貿易超市」除了目前較為人知的咖啡以外,還有紅酒、巧克力、童裝、毛毯、手作物等經由國際公平貿易組織(FLO)、世界公平貿易組織(WFTO)所認證的公平貿易產品,也歡迎具有社會意義的台灣商品加入,例如原住民的愛玉、馬告等民俗傳統農產。

從2008年以華文世界第一家公平貿易特許商的身份誕生,5年來生態綠不但是販賣公平貿易咖啡的小店,同時也自許是一個「綠色有機體」,為了台灣推廣「責任零售」與「責任消費」為理念,而馬不停蹄的以舉辦生活學堂、講座、影展等等行動,希望將社會公義與環境保育融合。

如今開設公平超市,創辦人余宛如將其規劃為短期的實驗,對她而言,利用店面讓公平貿易的訊息傳達給更多人,才是最為重要的。

愛上公平貿易的孩童

台灣公平貿易產品屈指可數

余宛如表示,目前英國大約有4500項公平貿易商品,日本大約400件,但台灣市面上卻屈指可數,並且以咖啡、可可、酒、茶為大宗。而「公平貿易超市」目前引進地球樹、繭裹子、馥聚這幾家公平貿易商,也努力開發一些新商品,例如一款護眼眼罩是熊貓的樣式,便是為了因應台灣人的喜好,而討論開發出來,也希望藉著創意,能讓生產者的產品更受歡迎。

公平貿易麻線圈 公平貿易葡萄酒

「能幫助別人,我覺得我很幸福。」在公平貿易超市可以看到別具巧思的佈置,頭頂的燈光是以購物籃做為燈罩,透著溫暖的燈光,表現的便是希望藉著消費,能將光明與溫暖傳遞出去。余宛如表示,公平貿易的產品以來自第三世界遭認定為「絕對貧窮」的區域為主。而根據聯合國世界社會發展高峰會的聲明,絕對貧困是:在一種被嚴重地剝奪人的基本需求條件特徵,包括食物、安全的飲用水、公共衛生設備、健康、居住處所、教育以及資訊。

從購物中給予「公平」對待

余宛如更認為,對於落入絕對貧窮的人來說,除了施捨之外,更好的做法,是以消費者的力量,從購物中給予「公平」的對待。「這是我們可以從每天生活中做到的小革命。」

公平貿易童玩 公平貿易眼罩

「有受害者,怎麼會沒有加害人?」余宛如認為,當消費者放棄了自己的選擇機會,不去追究目前看似琳瑯滿目的商品背後卻是少數大企業在操控時,那麼便也在盲目的狀況下,成為了兇手之一。她以和可可農跨海合作開發的公平貿易巧克力為例,表示小朋友吃下最喜愛的巧克力同時,其實世界的另一頭卻可能有個兒童淪為童工,在美味的背後,卻是他的血汗。

「這樣不是在吃美食,而是在人吃人。」

而在公平貿易組織的規劃下,除了訂出合理的價格讓生產者不受剝削外,更要求零售的商店必須繳回1%的收益做為社區發展金,給當地一些基本的建設、與技能的課程等。這樣的幫助,絕非大企業單次給筆錢、拍點宣傳照片就走,但仍維持其生產本質所能比擬。

「這不只是公平貿易,而是事關全球的農民。」例如目前仍為是公平貿易之中規模最大部分的咖啡。余宛如表示,咖啡除了是許多人每天必喝的飲料外,目前全球的咖啡農人口更有2800萬人,但在咖啡的主要交易戰場「期貨市場」中,咖啡的價格掌握在投資客手中。例如2001年全球咖啡價格崩盤,便害慘了許多咖啡農。近幾年咖啡市場也遭遇大幅波動,農民仍有陷入困境的危機。反觀公平貿易保障了收購價格,便讓農民能得到穩定的報酬,也穩定了他們的家庭。

作者

賴品瑀

新店溪下游人,曾在成大中文與南藝紀錄所練功打怪撿裝備,留下《我們迷獅子》、《我是阿布》兩部紀錄片作品。現為人類觀察員,並每日鍛鍊肌肉與腦內啡,同時為環境資訊電子報專任記者,為大家搭起友誼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