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空地種植食物 美麗景觀沿路可吃 | 環境資訊中心
綠色電報

利用空地種植食物 美麗景觀沿路可吃

2013年12月06日
作者:Green Inside

利用空地種植物,圖片來源GreenInside想像行道樹底下,種植地瓜葉,蘿蔔,公園裡除了樹木花朵,還種植了柳丁、芒果樹,停車場、鄉鎮公所、郵局、醫院……這些地方,不但種植了各式蔬菜、水果、藥草,並且讓人們自由採食,甚至做成菜餚,平日分送給有需要的人,或於節慶時一起同樂分享。這個情境有可能實現在你的社區!

英格蘭北部的陶德莫登(Todmorden),這幾年來,在帕姆‧沃爾赫斯(Pam Warhurst)和一群志願隊伍帶領下,到處種蔬菜、水果、藥草,包括鐵道沿路、運河,甚至警察局、公墓,讓城鎮沿路都有可以吃的植物,營造「可食風景」,發展為以食物為中心的社區,並且吸引來自各地的「蔬菜遊客」慕名而至,成為鄉鎮特色。

帕姆‧沃爾赫斯在TED演講中表示,發起這項運動是認為,食物是唯一可以跨越年齡、收入和文化差異的語言;透過食物這個語言,用另一種不同的眼光,看待自己所處的空間,得以挖掘不同的生活方式,而且還可以複製到每個地方。

利用空地種植物,圖片來源GreenInside這群志工將廢置土地變為菜園,改變社區中人們看待食物的方式。這一連串的努力,不以取代農業生產為目的,民眾意識到作物生產的過程,在鼓勵的氣氛下,支持在地農產品,反而讓地區的農產品變成品牌。這些經驗,正不斷複製到其他鄉鎮,包括台灣的宜蘭縣,一場飲食饗宴,正在改變當地的特色。

宜蘭縣政府先在綠色博覽會引進「蔬菜花園」這項觀念,並持續推廣。11月食農月即強調低碳、護土,並以種菜的具體行為,來為地球降溫;縣府鼓勵在自家屋頂種植蔬果營造綠屋頂,達到增加綠地、減少熱島效應的目標;辦公室則利用閒置空間,種植有機蔬菜,打造「可食風景」;並提供「社區專家派遣」計畫,協助可食社區的成立。

蔬菜花園兼具景觀、園藝療癒、文化傳承等功能,宜蘭縣政府期待透過親手種植的經驗,讓民眾體認到土地與水資源的可貴,瞭解有機耕作對維持環境永續的重要性。進一步了解活動訊息,可連結「宜蘭縣食農減碳教育網」。

※ 本文轉載自GreenIns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