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滅絕減緩有望! 聯合國尋求原民智慧、農業古法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物種滅絕減緩有望! 聯合國尋求原民智慧、農業古法

2013年12月18日
本報2013年12月18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聯合國指出,繼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後,暴增的人口破壞自然棲地,隨之而來的是史上最嚴重的動植物滅絕潮;而聯合國的最近一項研究顯示,轉型為古早的農業型態(Ancient farming practices)是減緩動植物滅絕的一種方式

孟加拉的稻田養魚。(圖:Michael Foley Photography)

「跨政府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服務平台」(Intergovernmental Science-Policy Platform on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IPEBS)是由115個國家代表組成,以保護野生動物多樣性為宗旨的聯合國機構。12月9日至14日,IPEBS成員將在土耳其舉行會談,探討如何復興和推廣各國原住民的農業方式,尋求經驗交換和移植他國的可能性

IPEBS的專家指出,古早的農業方式,如中國的稻田養魚和澳洲原住民農業的消防方法,可能成為減緩地球動植物滅絕的一線曙光。

其中,稻田養魚法是減少病蟲害的好方法。IPBES研究報告指出,比起單一農業,稻田養魚能夠「減少68%的農藥使用需求以及24%的化學肥料需求。」被殺蟲劑殺死的物種往往比目標害蟲還要多。稻田養魚在中國南方已有1200年歷史,部分亞洲國家也出現過。但現今絕大多數的農田卻少有可以養魚者。

報告亦指出,在澳洲、印尼、日本和委內瑞拉,傳統的小面積土地焚燒能形成防火帶,避免乾季森林大火大規模延燒。比起大火,小火勢讓野生動物得以快速逃離,減少滅絕的危險。

森林破壞的二氧化碳排放佔整體人為溫室氣體的五分之一,亦是造成全球暖化的元兇之一。但是在澳洲,這樣的保護方式因減緩了森林破壞速度,反而為原住民賺來碳權。

其他傳統智慧的實例還包括坦尚尼亞山坡地的土坑。這些土坑在雨季時蒐集雨水,防止土壤侵蝕。請北極伊努特人協助觀察氣象,補充北極融冰資訊,亦是借重傳統智慧解決現代問題的方式之一。另外,許多太平洋島嶼社群為了保護其宗教聖地而禁止捕魚,同時也保護了珊瑚礁附近魚群。

※ 環境資訊中心粉絲頁上線囉,邀請您來按讚,一起推廣環境資訊  https://www.facebook.com/enc.teia

【參考資料】

※ 本文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合作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