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女子】談瑪丹娜──皮草工業,時尚的代名詞? | 環境資訊中心
馬年特刊

【馬女子】談瑪丹娜──皮草工業,時尚的代名詞?

2014年02月01日
作者:鄒敏惠

台灣儘管是亞熱帶國家,卻也不乏專門賣貂的寵物店。每次經過,每次都不得不快步掩鼻通過。因為,貂的騷味真的是太「濃郁」啦!只有在下大雨的日子裡,這股揮之不去的騷味才能藉由雨水的清洗而消逝。

然而,貂皮,或是動物皮毛製成的皮草,又是如何在我們的文化中成為時尚、華貴的代名詞?而當女人被罵為騷貨,莫非也是其來有自?

皮草養殖工業。(圖:onesecbeforethedub)

根據國際皮草貿易聯盟(International Fur Trade Federation),皮草工業有85%是來自大量繁殖飼養的動物。美國人道對待動物協會補充說,中國就提供了超過一半的美國皮草進口量,也因為大量繁殖,讓這些動物的皮毛變得非常便宜,以致於它們成為服飾店、路邊攤和夜市中的廉價外套、手套上的毛邊裝飾。消費者在購買這些服飾時,也絲毫沒有意識到它們是來自動物身上的真皮草。

穿戴皮草,就是時尚嗎?美國網友曾票選2009「年度最糟穿著」,猜猜誰名列第一?答案就是與「馬年」同姓的美國歌手瑪丹娜。因此別以為皮草是祖父母那一輩的穿著,記住,時尚圈時常吹著復古風。蕾哈娜、碧昂絲、奧斯卡影后珍妮佛․勞倫斯、派瑞絲․希爾頓、女神卡卡、維多利亞․貝克漢、柯林頓夫婦、英國王妃凱特等多位社交名媛,都是皮草的愛用者。時尚雜誌Vogue美國版主編Anna Wintour還曾因穿著皮草而遭到反皮草人士以浣熊屍體抗議。

時尚產業的背後:不願面對的真相

皮草抗議行動。(圖:fervent-adepte-de-la-mode)

貂皮、麂皮、狐狸皮、牛皮、蛇皮、鱷魚皮、尚未出生的羔羊皮、原產於西非的瀕臨絕種黑疣猴皮…皮草來源實在不勝枚舉。

「在養殖場中,這些動物在戶外的鐵籠中踏步和顫抖,暴露在大雨、寒夜,或炙熱的太陽下。動物母體則因粗暴的對待和長期禁閉而發瘋,分娩時也無處可躲, 常在生產後殺死其嬰兒。疾病和受傷是常見的,受憂慮引發精神病的動物常咬自己的四肢,並且反覆衝撞籠子。剝皮的方式常常是活生生的重摔、重擊。」美國善待動物組織的臥底報告,是如此陳述時尚工業最前端的場景。

這裡,在伸展台遙遠的另一頭,是優雅、美感與品味的反義詞,是鎂光燈永遠不會觸及的黑暗之地。

「人道對待」不人道 污染、耗能樣樣來

有些皮草商會宣稱使用受到「人道對待」的動物製成皮草,但事實上,「皮草貿易的全球化已使人們無從追查皮草的來源。即使某件皮草的標籤說明產自歐洲某國,動物本身在別處豢養與屠殺。也許在一個未受管理的中國皮草養殖場。」美國人道對待動物協會說。也就是說,合法取得未必能確保皮草動物生前必定被妥善人道地對待。

況且,皮草養殖場排出的糞便、污水還會對水質和土地造成污染。皮草加工過程中的洗皮、染皮等步驟,也必須使用甲荃、鉻等化學藥劑,亦會污染水源和環境。從養殖、宰殺到加工製作,一件皮草所耗費的能源更是人造衣物的好幾倍。

綠時尚萌芽歐洲 有良心才能永續

好在良心時尚已悄悄的在歐洲發芽。中央社報導,今年1月登場的柏林時裝週(Berlin Fashion Week),便是以百餘家時裝公司和設計師的「良心時裝展」(ethical fashionshow)為最大特色。展出的設計都考慮到環境永續和社會公平的理念,例如布料的染色都是純植物性染劑,儘量不污染環境或傷害皮膚。絲織品的原料則是來自印度,所有的蠶絲都是在蛾蟲破繭而出之後才處理製絲。

2014柏林時尚周。(圖:paulamarttila)

柏林的年輕設計師慕特希格(Julia Muthig)說,良心時裝的另一個特色,就是生產過程透明化,所有製造衣飾的工廠都必須有良好的工作環境,而且付給工人合理的薪資。柏林的時裝學校Esmod Berlin也率先開設「永續時裝」國際碩士班課程,讓良心在時尚界流傳下去。

許多生態品牌都陸續加入法蘭斯‧普林司(Frans Prins)2007年10月首創的時尚博覽會(fair fashion affair),普林司同時也是「綠色時尚和永續生活方式商品交易會」(thekey.to)的創辦人之一,他對綠色時尚的信念,就體現在一句話中「我視綠色時尚為前衛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