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在地食材、趣味競賽帶來歡笑,民間團體「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於15日在猴硐生態教育園區舉辦會員大會與家庭日,招待上百位包括了會員、捐款者、志工、讀者等支持者,除了表達感謝之意,更企圖展現協會所進行中的事務,尋求更多的支持。
每年舉辦「感謝日」等活動,為不少民間團體選擇與支持者交流的方式,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此次提出「家庭日」的概念,並選在猴硐舉辦,果然吸引了不少家庭帶著子女一起以出遊的方式前往,行程包含了社區導覽、闖關競賽、工作假期、動手搓湯圓,讓大人小孩玩的不亦樂乎。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在2000年以「環境資訊電子報」與網站「環境資訊中心」起家,抱著「唯有充分的資訊,才能引發國人的關心和合宜的行動」的想法,持續推介全球的環境資訊而衍生出。目前所見的各項行動,如環境信託推廣、工作假期、珊瑚礁體檢、淨灘、守護東海岸與地球日等等實際行動。
該會秘書長陳瑞賓報告,環資於去年獲頒「總統文化獎」,目前仍持續成長,包括「環境資訊中心」去年瀏覽量更已經到達624萬筆、多個主題網站如水資源、環境教育、濕地的維持外,還有環境信託推廣及守護海洋、海岸線的計畫,目前已選出九大最優先要預防遭破壞的海岸線,將發起一系列的守護行動。
多對環資竟然擁有近40位員工,與印象中的環保團體不太相同一事感到驚訝,其實出席家庭日民眾而言,其實並非都完全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的實際工作內容,有些人是因為每日持續發送的電子報接收環境資訊,也有人是因為實際參與過淨灘、工作假期等行動,靠著活動中產生革命情感,但瞭解全貌者並不多。
對此,環資工作人員選擇以趣味的遊戲來解說自己的工作內容,負責以網站及專案「環境資訊中心」,將他們的這些網站綜合成「環資資資叫」的大型大富翁遊戲,以包羅萬象的環境資訊來做考題,更以各網站作為「求救卡」,推廣可以找到相關環境資訊的主題網站。
由於有兩兩捉對廝殺、擲骰子與答題的刺激感、佐以精美、可愛圖案的地圖,吸引了大人與小孩踴躍挑戰,5歲的小朋友王永漢便駐足於此關,他說除了從問答中得到很多知識外,他更喜歡「考驗我的幸運跟機會」的快感。
「環境信託中心」則將主軸放在守護海洋,一隻「紙箱海龜」,肚子裡卻裝滿了垃圾,民眾伸手摸出,竟然多為一次性餐具,信託中心成員薛呈懿準備了不鏽鋼吸管、購物袋、便當盒、水壺等,親切的解說,只要在生活上自己準備好這些物品,其實就可以免去這麼多的一次性使用,讓海洋裡的生物得以安心生存。
信託中心更當場招募各種工作假期的行程,除了在全台各地實際守護海洋的珊瑚礁體檢、淨灘與海廢監測外,更有遠征台東三仙台周邊的「不藥除草」以工換宿計畫,讓想體驗農事、實際接近土地的民眾,得以藉著自己的勞動,讓當地老農減少對除草劑的依賴,而達到保護生態的效果。
因為想把握機會讓孩子多親近大自然,林先生與妻子Alice將女兒與親戚全都拉來參加。相當關心社會議題的林先生,在三年前便曾加入守護白海豚的認股連署,目前持續為環資的定期定額捐款者,林先生坦言,環境資訊電子報的資訊量其實很大,並非每天都有辦法細讀,只能挑選有興趣的標題,但他仍肯定每天持續寄送讓他對環境維持著一定的關心。Alice則表示,自己平時會轉貼環資的文章,Alice指出,因為最近幾年常常看到親友假日時在花東「打卡」,但她認為,除了到當地享受「台灣瑰寶般」的美景外,他們也應該瞭解當地其實面臨一些危機,需要更多人加入保護,因此資訊的傳遞是必要的。
會員周先生與周太太很喜歡大海,在三年前參與了「海誓珊盟」講座,從珊瑚礁生存危機看到海洋污染、海洋廢棄物的問題嚴重,也開始參與了淨灘行動後,不但報名成為種子講師,更也在公司發起淨灘的社團,周先生透露,其實之前到海邊休閒時,他們都只是會記得將自己製造的垃圾帶走,但現在卻是想盡量移走垃圾。
周太太則表示,她相當喜歡環資所辦的講座,有空就會盡量參加,最近印象深刻的內容有為了保護水雉的無毒官田菱角種植行動,以及信託中心參訪烏干達的分享會。周太太表示,不管是實際行動或是在新聞與網路上,她都發現有不少年輕人都在展現力量,讓她感到非常開心。「這些年輕人與時下的有不太相同的面貌,他們看起來有心、也有秩序」周太太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