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大營業額零售通路永旺(官方中文譯名,原名AEON),自2014年3月1日起,創亞洲紀錄之先,在全國425家超市販賣三種具有環保養殖認證、ASC(Aquaculture Stewardship Council/水産物養殖管理協會)認證的魚類產品,這是繼2014年2月遵循海洋管理委員會(Marine Stewardship Council,MSC)認證的「水產採購方針」之後,為防止自然資源枯竭,與維護生物多樣性,對於漁產資源的永續經營所採取的積極措施。
永旺表示,養殖魚的生產量,因新興國家消費量增加與消費者重視健康等背景,在世界漁貨的供給量比重越來越高,11年來已經倍增到4165萬噸。在這樣產銷供應裡,因養殖用幼魚需求造成的天然魚濫捕,養殖業廢水與廢棄物所帶來的海洋污染等問題日益嚴重,因此養殖魚如何以永續方式生產,規劃其認證制度便成為要緊的議題;另外,在天然魚方面,永旺也開發了經過MSC認證的系列商品。
ASC認證 負責任的養殖水產物
所謂「ASC認證」,可說是MSC認證的養殖魚版。MSC認證標準有三大原則:
- 可持續的魚群資源。
- 對環境的影響最小化。
- 有效的管理。
這三大原則背後有31項更具體的規範;舉例來說,當一家漁場想要取得MSC認證的時候,它需要提供魚群年齡和性別分布的可靠數據,以避免太多未成年的魚類被捕撈(原則1);採取適當的措施抑制「副漁獲物」,意即無意間被捕撈上來的生物,如海龜、海豚等,棄置魚剩時,也得避免海鳥被吸引到有危險的捕魚器具附近(原則2);簽訂行爲守、共享衛星數據等,以確保漁場得到良好管理等(原則3)。
據世界自然基金會日本分會(WWF JAPAN)說明,佔人類近半水產消費量的養殖漁業,有幾種主要的危害:建設本身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水質與海洋的污染、投藥過量、包括天然魚在內的生物(作為餌)的過量利用、因養殖魚帶給自然界的病蟲害、從養殖漁場逃出的外來種帶給當地生態的影響等;且部分養殖場勞動環境惡劣,也會造成社會問題。
假定人口持續增加到2050年,作為人類珍貴的蛋白質來源之一的養殖魚,要保持穩定供給,供應量勢必持續擴張,相關問題若不解決,便無法永續經營,這對於業者本身而言,也是攸關生計的要事;而「ASC認證」,便是其中一種解決問題的工具;它給予環境負擔不大、顧慮區域社會的養殖業者認證,提供產品認證標籤,方便消費者認知到此為「負責任的養殖水產物」。
日本人吃蝦 印尼紅樹林受害
「ASC認證」有三大目標:
- 對於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有所助益。
- 減輕因養殖而影響到的環境負擔。
- 對於遵循ASC認證的養殖業,要支持相關從業人員的生活;由於漁產可能來自世界各地,「ASC認證」所要求的業者自然不限於國界,其責任也不限於生產端,以印尼東加里曼丹省(East Kalimantan)的養殖蝦來說,和日本消費者便有著密切的關係。
蝦子是歐美與日本最受歡迎的海產之一,而印尼是日本市場重要的供應國,從2004到2007年,印尼養殖蝦生產量增加了35%,到2008年,供應量更超過40萬噸;養殖蝦供給得越多,往往代表養殖蝦場的增加,當地紅樹林周邊區域陸續被開墾,其防災效果與生態也受到傷害;據統計,隨著養殖蝦業的發展,世界上的紅樹林減少了38%!
在印尼東加里曼丹省北部沿岸,有大小不等的10條河川所構成的泥炭溼地與紅樹林,是大自然花費數千年才養成的珍貴自然環境,提供豐富的水資源與有機物。這裡的養殖場面積,儘管佔了印尼國土面積的20%,但生產效率卻是最低;1990年代後半,養殖業大規模砍伐紅樹林、擴張養殖場,嚴重破壞環境,而在喪失生態之後,生產效益卻是有減無增,以前每年一公頃能生產300公斤的養殖蝦,到近年竟衰退到1~20公斤;且因為售價低迷,對於當地以小規模、家庭式為特徵的「養殖業者」而言,也有危及生計的可能。
WWF呼籲日本消費者選購ASC認證水產
在這樣的背景下,WWF JAPAN、ASC與養殖蝦檢討會合作,在當地推出改善計劃,輔導養殖蝦業者轉型,一方面減輕對環境的負擔,一方面透過良好的養殖管理,提高品質與生產效率;經輔導後,步留率(生鮮食品經處理後可販賣部分與原有體積之比例)從10%提高到80%,優秀的成果吸引了印尼其他地方養殖蝦業者加入。
影片:MSC宣傳永續漁資源觀念的影片。(簡體中文字幕)
目前WWF JAPAN也正在跟印尼最大的蝦加工企業合作,協助他們取得ASC認證;另一方面,WWF JAPAN也呼籲在蝦子消費大國、每家戶蝦子消費金額超過3萬日幣的日本,消費者能夠選購具有生產履歷、使用低環境負擔養殖法,或具有ASC認證的養殖水產。
處在生產鏈錯綜複雜的現代社會之中,透過消費,不知覺地傷害到地球另一端的事情時有所聞;跟你我一樣,許多國家的人民,既是既得利益者也是間接受害者,難以截然二分;而ASC認證的做法,或許是消費者剩餘與生產者剩餘之間,無數矛盾與互斥之中,一帖緩和生態病症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