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彩一生】高矮胖瘦辨鯨豚 | 環境資訊中心
生物簡介

【鯨彩一生】高矮胖瘦辨鯨豚

2014年04月15日
作者:蔡政修(紐西蘭奧塔哥大學地質系博士生)

鯨魚和海豚是一樣的嗎?當我們說要去「賞鯨」時,卻只有看到海豚,這樣算數嗎?或許,更重要的是,這問題很重要嗎?

生物分類學告訴你的事

然而生物學裡很基礎也很重要的一門學科──分類學,基本上就是在探討這樣的問題。而生物分類的重要性就在於幫助我們理解這世界的運作方式。舉個大家可能比較容易引起共鳴的例子來說,其實恐龍並沒有在六千五百萬年前完全滅絕,大部份的人現在每天都還吃著「恐龍」呢!因為鳥類(雞肉)就是恐龍。(多數學者認定,鳥類是恐龍演化出來的分支,甚至就是存活至今的恐龍。

Free willy,圖片來源:維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Free_Willy在鯨豚中,或許最為人熟知及喜愛的其中一種是「殺人鯨」(或稱虎鯨,學名Orcinus orca),或許很多人都看過20年前的一部電影(Free Willy,威鯨闖天關,1993年),裡面的主角就是一隻殺人鯨。有趣的是,雖然我們稱呼他為殺人「鯨」,但是在生物學的分類裡,他們其實被歸在海豚科(Delphinidae)裡。所以鯨魚和海豚的分界到底在哪裡呢?

如果我們試著去找一些資料,來看看研究員如何去解釋這些俗稱的疑惑,基本上可以找到的文章是用體型的大小來解釋:大的稱為鯨魚,小的為海豚。讓我們來多看幾個例子,看實際上我們是如何稱呼這些海中的 Brobdingnagian 或是 Lilliputian (於1726年出版的Gulliver’s travels 格列佛遊記中的「大人國」及「小人國」),是不是符合「體型及名稱(鯨魚或海豚)」法則。

名副其實的鯨魚大大

從最大及常見的幾種物種看起,像是藍鯨(Balaenoptera musculus)、長鬚鯨(Balaenoptera physalus)(皆屬於鬚鯨科Balaenopteridae)、抹香鯨(Physeter catodon,隸屬於抹香鯨科Physeteridae)及殺人鯨(雖然為海豚科的一員,但體長可達將近十公尺!)等等。看來確實是挺符合「大即鯨魚」的講法。但是,我們在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看到的小白鯨(Delphinapterus leucas,隸屬於一角鯨科Monodontidae)呢?他們的體型並沒有上述的幾種鯨魚的大,但還是仍然有「鯨」的稱號。

藍鯨(Balaenoptera musculus)標本模型,作者攝於紐約美國自然史博物館。

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看,那被稱為海豚的物種呢?是不是體型都是比較小呢?常在海洋公園裡見到的物種如瓶鼻海豚(Tursiops truncatus)或是在花蓮外海搭賞鯨船常見的真海豚(Delphinus delphis)、飛旋海豚(Stenella longirostris)等(皆屬於海豚科)。

還有另外一些在名稱上也是被冠上「豚」的物種如露脊鼠海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隸屬於鼠海豚科 Phocoenidae),及主要在河流裡生存的「河豚」類如恆河豚(Platanista gangetica,隸屬於恆河豚科Platanistidae)、亞河豚(Inia geoffrensis,隸屬於亞河豚科Iniidae)、拉河豚(Pontoporia blainvillei,隸屬於拉河豚科Pontoporiidae),及最近已被認定為第一種因人類活動而導致滅絕的鯨豚動物──白鱀豚(Lipotes vexillifer,隸屬於白鱀豚科Lipotidae)等都是屬於「小型」動物(這裡的小型是相對於藍鯨、抹香鯨等,以人類的尺度來看,這些生物的體型還是算大的。)

港灣鼠海豚(Phocoena phocoena)骨骼標本,作者攝於日本北海道足寄動物化石博物館。

這樣看來,體型的大小和「鯨」與「豚」的名稱運用上確實是有一定的關聯性,而「鯨」的應用比「豚」更廣。因為在一些「小型」的物種(如小白鯨)的名稱上仍然被冠上「鯨」,而被稱為「豚」的物種確實只有「小型」的物種。畢竟所有的鯨魚及海豚在生物學的分類裡都被歸在「鯨目動物(Cetacea)」。

值得一提的是,這裡我們只有談現生的鯨豚物種並以中文的名稱來進行初步的介紹及討論,之後引入的化石物種可以演化歷史的角度來切入並有更透徹的了解。所以下次去賞鯨的時候只有看到海豚的話,仔細想想,其實他們也是鯨魚,只是,是「小型的鯨魚」!

【鯨彩一生】系列

【延伸閱讀】

※ 本文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合作刊登 

作者

蔡政修

2004年參與了轟動一時的抹香鯨解剖,從此墜入了鯨魚的世界。從事鯨魚化石及演化的研究,陸續到世界各地看鯨魚標本,寫論文之餘書寫科普文章,讓大眾更進一步的瞭解鯨魚及演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