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朋友──閱讀石頭上的衛星影像地圖 | 環境資訊中心
南湖小學

南湖朋友──閱讀石頭上的衛星影像地圖

2006年06月29日
口述/攝影:江陽聖(台灣生態登山學校);本報整理

從大學參加登山社團學習地圖方位的判斷,研究所學習運用遙測影像地圖觀測森林相,很自然地利用等高線去判斷山脈的起伏,利用光譜能量所產生的不同顏色區塊,閱讀地表覆蓋物與植物的生命力。

自然版-南湖衛星影像 手繪版-影像判讀

對於一個爬山的人而言,地圖提供許多資訊,也成為初學者的重點學習技能,而石頭依紋理、成分,以及天然生成的苔蘚呈現不同的樣貌,而種種的顏色區塊彷彿一衛星地圖,石頭的起伏像是山脈,白色的紋理是河流,而綠色的苔蘚是一片片的雲朵。

是從事遙距觀測的職業病吧!跳脫一般人的視覺感受,透過飛機或衛星航照分析著地表覆蓋物,運用顏色區塊分辨與觀察森林、河流、建築物與道路,陽聖耐心地解釋,在太陽光照下,地表物反射不同的電磁波波長,綠色光譜是 0.5~0.6微米,紅色 0.6~0.7微米,而藍色則界於 0.4~0.5微米,此三原色組合成肉眼所能辨識的鮮豔色彩,而為了方便我們閱讀分析,可以自行設定各個地表覆蓋物區塊的顏色。

也因此,每一顆石頭可以表現著不同的地圖,又在不同的人詮釋下有許多的展現。不清楚是第幾次來到南湖了,這塊像南湖地圖的石頭,是尋得的一個親切的生活聯想,又像無須實際蒞臨南湖圈谷所閱讀的一張熟悉的地圖。

登山路線故事書──標誌二三事

圖/文:懷特森(台灣生態登山學校)

政府辦理地籍測量時,將不同的標石、標樁埋設於地面。前往南湖大山的路上,多是循著明顯可尋的路跡走,透過指向南湖溪山屋的標示牌,知道自己站在木杆鞍部,或是陡上到一松針舖地的寬闊稜線,不加思索地尋找別在樹上的路標。標誌除了空間資訊,也述說著故事,在710林道一處鞍部,有條明顯的路徑上看見一圖根補點,是台灣廢省之前政府進行地籍測量的歷史見證。

台灣最早實施地籍測量是鄭成功時期為賦稅需要,配合土地開墾轉耕所實施的清丈,即便經過日治時期展開較為完整的地籍測量,卻考量技術設備的更新、天然地形變遷及人為界址變動等因素,在台灣光復之後,政府辦理了許多階段工作進行地籍重測。

【延伸閱讀】
◎ 台灣生態登山學校──南湖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