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地熱取代核四? 學者:全台潛能可抵23座核廠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宜蘭地熱取代核四? 學者:全台潛能可抵23座核廠

2014年06月12日
本報2014年6月12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當局已宣佈核四停工,再生能源的討論再獲重視,台灣蘊含的地熱能有什麼發揮?立委陳歐珀辦公室11日上午舉行公聽會,邀請地質學者與相關產業討論「發展宜蘭地熱發電替代核四」,大部分與會者認為台灣有地熱資源、技術也不是問題,但仍有待相關法令配合。

台灣地熱能取代核能發電嗎?立委辦公室邀請學者與會討論。攝影:賴品瑀

台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解說,地熱發電的原理大致是,地下水將地熱從地下深處帶出後,經過蒸氣鍋爐來發電。台灣位處地震帶與火山帶交接處,這個條件拿來做核電廠風險極高;但反過來說,根據台大地質教授宋聖榮估計,包括大屯火山群、宜蘭清水與土場、廬山、瑞穗、霧鹿、寶來、中崙、關仔嶺、金峰、金崙等地,卻也擁有至少33,640MW,約等於23座核電廠發電量的地熱資源。

工研院國家型能源計劃資料也估計全台有31,840MW的發電量

而依據國科會2010、2011年的研究,光是宜蘭地區的地熱儲量,就大於2座核四廠的總發電量 。但目前至2025年,政府規劃之淺層地熱發電開發量只有150MW;2025年起開發利用人工熱循環之深層地熱 ,預估至2030年,深層地熱發電總開發量也僅50MW,規劃量顯得過過少 ◦

宜蘭清水曾於1981~1993年間進行地熱發電試驗,並未獲得太大成功,目前做為地熱休閒遊憩區與小型示範區。工研院檢討,由於機組選用不當、未做尾水回注、結垢問題嚴重;但在能源國家型研究計畫中,仍估計具發電11至15MW的潛力。

宜蘭縣府推再生能源  盼打造有機生活、友善農業城市

宜蘭縣府則表示相當期待,認為雖然宜蘭沒有很好的太陽跟風電資源,但在水力、生質能上已有不錯發展,縣府非常希望能達到縣內民生用電全為再生能源的境界,更希望發展地熱發電的同時,也可帶動溫泉觀光、農業、生技等產業,如此可與有機生活、友善農業扣連,讓宜蘭成為不需要依賴汙染性工業的城市。

宜蘭大學人文及管理學院院長張智欽估算,光是清水地熱,就足以提供宜蘭20%的民生用電,因此相當期待可以從宜蘭開始做起。

台大地質教授宋聖榮也指出,除了大型發電廠,不少離島、偏遠山區地區更適合發展「小而美」的社區型地熱電廠,經過因地制宜的設計,不但減少電力傳輸的耗損、更可發展分散和自主能源,且可結合環保休閒與觀光產業,也為部落與地區創造在地就業機會。

宜蘭清水地熱過去效果不彰

地熱發電行不行?  現有難題說分明

然而與會學者看好地熱發電遠景的同時,也提出地熱發電目前面臨政府的獎勵措施不足、法令不足、土地取得不易、環境影響評估、電網併聯成本過高等問題。

  • 溫泉水太貴?  水利署:將檢討是否續採均一價

例如目前依照溫泉法的規定,不管任何用途,取用1度溫泉水收取9元溫泉使用費,對大量使用熱水之地熱發電而言過高。

水利署代表則回應,署內已對此展開研究與收集資料,將檢討是否觀光、農業、生技等用途將續採均一價。

  • 環評阻發展?  環署:修改標準需待社會共識

而環評是否阻礙了地熱的發展?與會人士大多要求放寬,例如蘭陽地熱資源公司董事長高成炎主張,地熱發電最多只會有熱汙染的問題,也已有技術可解決。因此會中不少聲音提出如100%尾水回注的深層地熱發電,應比照德國不用進行環評或訂出某發電量以下不用環評等規定。

對此,環署綜計處副處長楊慶熙回應,目前免環評的地熱發電為規模0.5MW以下與試驗階段的,但是否可比照水力發電的規範?楊慶熙認為,目前國人對水力發電已熟悉,地熱卻有更多種型態,也有很多問題未明確,因此若要修改環評的認定標準,需在社會已有共識的狀況下。至於是否可對地熱作整體環評而非個案處理?楊慶熙強調,能源政策本來就要做政策環評。

  • 電網並聯成本高?  綠盟:盡快擺脫集中式思考,建智慧電網

電網併聯成本過高的問題,則不只是地熱發電,各種再生能源的討論中多有提及。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長賴偉傑指出,各種再生能源的小型發電要如何連結電網,還是需要盡快建置智慧電網,不能再完全往集中式的去思考了。

賴偉傑更提醒,所謂「能源需求」並非只有電一項,若讓再生能源落入除了「變成電」以外無其他價值的討論,也恐怕又掉入每度電的發電成本比價,對發展再生能源並無助益。

作者

賴品瑀

新店溪下游人,曾在成大中文與南藝紀錄所練功打怪撿裝備,留下《我們迷獅子》、《我是阿布》兩部紀錄片作品。現為人類觀察員,並每日鍛鍊肌肉與腦內啡,同時為環境資訊電子報專任記者,為大家搭起友誼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