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時鐘》12點鐘方向,熱帶斑海豚躍出水面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書訊

《海豚時鐘》12點鐘方向,熱帶斑海豚躍出水面

2015年06月07日
作者:童心園
《海豚時鐘》封面。(圖片來源:黑潮文教基金會)
《海豚時鐘》封面。圖片來源:黑潮文教基金會

在台灣的東海岸,有一個長年致力於鯨豚與海洋保育研究的組織「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為了讓更多人認識他們深深著迷的海洋,黑潮的大哥哥、大姐姐們,努力將海上的故事,化為一本本圖文並茂的繪本刊物。《海豚時鐘》就是其中之一本作品。《海豚時鐘》的故事主角,是熱愛鯨豚的解說員方方。每晚,方方總是做著關於鯨豚的夢,等到天一亮,方方就騎著車到花蓮港,搭著賞鯨船「小多多」繞過港口的紅燈塔,和遊客們一起尋找鯨豚的蹤跡。

「時鐘」在陸地上是關於時間的,但來到海上,它也指涉方位。「7點鐘方向,陸地上的人們起床…9點鐘方向,大山腳下,奇萊鼻峽角的白色燈塔顯得很渺小…」透過文字和配圖,作者帶著我們遠離陸地,從海上回望。

「12點鐘方向……熱帶斑斑高高跳出水面,一個完美的弧形。」在廣闊無垠的海面,最令人振奮的高潮,莫過於這一刻了!所有人奔到船舷,追隨鯨豚的背鰭,目不轉睛地看著牠們靈動的姿態:牠們或追著船邊的浪花競速,或躍出水面旋轉,或在水中上演搶親戲碼。運氣好的時候,會看見海豚媽媽身邊,跟著小一號的寶寶,形影不離。

但,大海總是說不準的。「不是每一趟船班都可以開開心心遇見可愛的鯨豚。有時候,小多多來了、大多多來了,還有其他的船都到海上來了,所有的人睜大眼睛拼命找,可是鯨豚通通不在家…」找不到鯨豚的未知空檔,不妨看看海的顏色被潮界線,劃成一層一層的;看陸地上,午後的雲開始在海岸山脈聚攏。偶爾,雖然找不到鯨豚,但會有雨傘旗魚,張著繽紛的背鰭在船舷張望,或者是閃亮修長的水針,溜溜地游過……

《海豚時鐘》內頁。03:00 肚子餓的飛旋等著和方方憶起去覓食,魚群因為月亮的召喚,紛紛往海水表層聚集,飛旋迫不急待開始追著魚群跑。圖片來源:黑潮文教基金會

並非所有的鯨豚都自由。「3點鐘方向,海洋公園裡的瓶鼻也想飛上天空變成白雲,這樣,牠們就可以回到大海的家,和家人生活在一起。」畫面裡,海洋公園的瓶鼻海豚,正對著半圓形的觀眾席演出,而遠方,小多多正駛過遼闊的太平洋。

終於,「接近黃昏的時刻,就在前方,敲鑼打鼓般的水花叢裡,有一大群弗氏海豚等候已經來回奔波一整天的小多多。…」方方回家了,滿足地數著相機裡一張張來自大海的禮物。接近夢鄉的時刻,方方又數著「一隻海豚、兩隻海豚……」

那我把門打開 讓海豚出去

《海豚時鐘》文字口吻看似安靜的喃喃,在帶領小朋友閱讀時,需要更口語、活潑的述說技巧,但是每當我打開繪本,念給家中3、4歲的侄兒、姪女聽時,他們總是能夠跟著畫面,想像海的樣子、鯨豚的樣子。講到海豚被海洋公園關起來那一頁,當時3歲的姪女,曾經用有限的言語表達:「那我把門打開,讓海豚出去。」記得說到「出去」二字的時候,她的雙眼發亮,伸出手在半空中,比劃了一個自由奔躍的圓弧。

本書的出版單位──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長期與賞鯨公司合作,在船上擔任解說員並進行鯨豚的觀察紀錄,藉此能夠獲得更多親近海洋的機會。夥伴在進行《海豚時鐘》的規劃創作時,希望能夠以解說員的生活為藍本,述說對鯨豚與海洋的喜愛與情感。書中的人物、場景、船隻的模樣都相當寫實,設定的讀者,也以成人為主,希望更多人能夠親近、認識鯨豚。

台灣的東海岸,有非常豐富的鯨豚資源。尤其在花蓮外海,根據周蓮香教授的調查,花蓮海域的出海航次,鯨豚發現率高達90%。海洋作家廖鴻基曾說過:「船隻跨越一道色澤分明的潮水交界線,似從舊領域進入一個新世界,彷彿通過一道閘門,來到一個不可探究、不可預期的領域。」下次,當我們被陸地上的時間逼迫得疲累而不可開交時,不妨來到花蓮港,跟著小多多,尋找海上那抹美好又靈動的背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