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水耗能源 中國瓶裝水還能再蓬勃發展嗎? | 環境資訊中心
透視中國環境

耗水耗能源 中國瓶裝水還能再蓬勃發展嗎?

2016年01月28日
作者:劉虹橋(環境調查記者、自由撰稿人)

出於對水質下降和污染問題的擔憂,中國的瓶裝水飲用者人數已經達到歷史新高。 瓶裝水已經成為許多城鎮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瓶裝水產業耗費大量水、能源,同時產生大量塑膠廢棄物。圖片來源:saw2th。CC BY-SA 2.0

2014年的一項調查顯示,來自100座中國城市的3萬名城市居民中,僅有59%的人飲用(煮開的)自來水。 供水行業協會中國供水服務促進聯盟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瓶裝或桶裝水比用民用淨化系統或者家用過濾器淨化的水更受歡迎,成為放棄飲用自來水的居民的首選。 

這得瓶裝水產業成為中國增長最快的行業之一。 自1990年代中期進入中國市場以來,瓶裝水已經快速佔領了中國各地區的便利店貨櫃。 

雖然企業領導者和地方政府都對這一現象帶來的經濟增長前景表示欣喜,但瓶裝水產業發展對環境造成的沉重負擔以及潛在的商業危機仍有待解決。 

中國水危機是一家駐香港的非營利性組織,主要關注中國水資源短缺給環境和商業帶來的危機,它在 「中國瓶裝水:繁榮還是衰敗」(2015年9月)一文中探討了這些危機和中國瓶裝水產業的發展前景。 

中國是全球瓶裝水消費第一大國 

世界瓶裝水協會(IBWA)的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市場消耗瓶裝水總量達3950萬立方米,佔全球總量的15%,成為全球最大的瓶裝水市場。 

報告顯示,瓶裝水已經成為中國增長最快的快速消費品(FMCGs)之一,複合年增長率達到了18.1%,是全球平均的兩倍還要多。 

然而,世界瓶裝水協會(IBWA)很可能低估了中國市場的實際消費規模。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官方數據顯示,2012年度包裝飲用水的產量已經達到5560萬立方米,比世界瓶裝水協會的估值高出近2000萬立方米。 

伴隨瓶裝水生產而來的是水、能源和塑料的大量使用 

非盈利環境機構 太平洋研究所在一篇報告中指出, 每生產一瓶瓶裝水需消耗三瓶的水量和四分之一瓶石油。 這一估計值與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NDRC)以及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國家標準相一致,該標準為包裝飲用水的生產設置了取水額能耗限額基準。 

以這些基準為基礎,中國水危機估計為了滿足中國瓶裝水的年生產需求,該產業消耗的水量將足夠灌滿約20個西湖(中國著名的人工湖泊之一);電力消耗則達到870億到1580億千瓦時之間,相當於三峽大壩的年發電量;包裝水用的塑料製品則可以填滿整個金茂大廈(上海著名摩天大樓,高420米)。

增長潛力

中國是全球瓶裝水第一消費大國,但中國人均瓶裝水消費量仍低於世界平均水平19%。 一些人認為,國內外消費率的差異說明中國市場尚未甦醒。

目前,吉林省計劃在2020年之前將飲用水生產力提高 至5000萬立方米 ,西藏自治區(TAG)則計劃提升至500萬立方米 。 考慮到兩個省份當前的飲用水產量,這兩個計劃都相當大膽,它們分別計劃將生產力在原有基礎之上提高12倍和52倍。

2011年,中國出台了旨在控制水資源利用、提高用水效率、遏制水污染的「三條紅線政策」。 國務院2015年4月發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又稱「水十條」)也對三條紅線政策做了重申和強調。 新推出的水管理政策更加嚴苛,說明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與水資源管理息息相關。

目前,中國國家政策重點關注降低能源、紡織和農業等主要耗水部門的用水量。 為了節水,中國在這些部門投入了數百萬的資金。 若以噸為單位進行比較,開採一噸煤的耗水量約等於生產同等重量瓶裝水的耗水量。 然而不知為何,瓶裝水產業還在增長。

到2020年,中國的人均瓶裝水消耗量如果能夠達到全球平均水平,那麼該產業的總耗水量增長將超出「全國總用水量」紅線。 即使個別生產企業採取行動提高用水效率並降低用水消耗,但由於行業的總用水量仍會繼續增加,這種努力很可能只是徒勞;瓶裝水產業用水缺乏規範。 這對於其他產業來說是不公平的,在水資源短缺的省份更是如此。

繁榮還是衰敗

瓶裝水產業已經對中國的地下水、 冰川和上游流域造成了壓力。 中國71%的瓶裝水生產都位於「乾旱11省」或「風險9省」 ,這些都是淡水資源稀缺的省份。 中國的瓶裝水中有20%產自北部平原地區,那裡卻飽受水資源短缺、水污染、地下水過度開採以及地面沉降問題的困擾。 作為「乾旱11省」,山東以及河南省的缺水程度不亞於中東國家約旦。 但儘管自身高度依賴調水工程緩解用水問題,這兩個省份2012年的瓶裝水產量仍占到全國總量的12%。

正如之前所說,瓶裝水不僅耗水量大,耗能量也高。 中國計劃在2020年之前達成7020億千瓦時的節能目標。 如果能夠改善公共供水,讓自來水適合飲用,那麼瓶裝水的需求量可能會減少。 假設瓶裝水生產能夠就此停止,那麼中國的節能目標就能完成12%到22%。

塑料使用也是一個問題。 在中國,由於塑料回收十分有限,具體數值更是不得而知,再加上瓶裝水生產消費的增長,越來越多的塑料出現在垃圾填埋場、廢物焚燒站,或是流入河流、海洋、森林和農田等生態系統。 這一切都可能給環境和人類健康帶來進一步的挑戰。 近來,科學家 在中國的食鹽中發現了塑料微粒 。

中國已經到達了一個臨界點。 在通往「生態文明」的路上,中國的環境已經沒有任何可以惡化的空間。 對決策者而言,重新思考瓶裝水相關政策、讓地方與中央政策相協調十分重要。

對瓶裝水品牌而言,公開信息、提高用水效率自然十分重要,但風險已經超出了企業的社會責任。

這些品牌也是時候需要重新思考未來的戰略——中國政府承諾在2020年之前達成自來水飲用完全安全的目標,屆時,中國人是否還會繼續青睞瓶裝水?隨著地下水相關政策變得愈發嚴格,中國政府是否會禁止從水資源短缺地區或脆弱的上游流域開採礦泉水? 巴黎氣候大會之後,所有的氣候行動計劃都必須徹底執行,到時候「第三極」上高端冰川水生產瓶裝水的能力是否會受到威脅? 企業怎樣才能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生產出價廉物美的「綠色」飲用水產品? 與此同時,消費者也應該對自己的飲水行為負起責任。

在一個水資源並不太充足的國家,瓶裝水的未來可能會很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