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經濟部說了算! 德國環境部霸氣盤點:九成六國土不開發也能100%「生態友善」綠能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不讓經濟部說了算! 德國環境部霸氣盤點:九成六國土不開發也能100%「生態友善」綠能

2019年09月03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文姿報導

訴求友善環境的綠能一遇到生態、景觀、國土問題就頻卡關。「風機很好,但不要在我家後院」,這一點連支持綠能的德國人也不例外。能源轉型如何兼顧環境?德國環境部發起「2050 生態友善能源轉型」計畫,請生態、經濟、能源、景觀學者共同研究。最新數據發現,僅使用德國最不干擾生態、景觀的土地,換言之,只用不到4%的德國國土,就能達成2050年100%再生能源的目標。

計畫主持人、德國萊布尼茲漢諾威大學環境規劃研究所教授馮哈倫(Christina von Haaren)日前受邀來台。她在專訪中指出,台灣與德國一樣面臨再生能源瓶頸,台灣人口密集,挑戰更嚴峻。環境部門應該提出更具體的資料與研究,才能找出兼顧生態跟能源的解方,「我會建議,現在馬上開始」。

20190830 德國生態友善能源轉型

德「2050 生態友善能源轉型」計畫主持人Christina von Haaren來台分享生態友善的能源轉型。 攝影:陳文姿

盤點結果:德國國土九成六都不開發,也能達成100%再生能源

說起「2050生態友善能源轉型」計畫緣起,馮哈倫指出,德國民眾非常支持氣候政策,但在地方執行上卻常卡關,無論是考量景觀,還是考量生態,「幾乎每個案件都有人反對」。

能源轉型面臨卡關,德國環境部沒有缺席,2015年底發起「2050 生態友善能源轉型」,2018年發表報告「2050年與自然共融的100%再生能源願景」。報告指出兼顧環境又能達成2050年100%再生能源目標的二種情境。

台灣在盤點再生能源場址時,也會排除既有的環境敏感地區,如野生動物保護區、國家級重要濕地等。但德國的盤點更進一步,除了生物棲地,會影響自然人文景觀、產業生計、景觀視覺的地點都納入考量。這讓將近87.18%的德國土地都位在不適合開發能源的極度脆弱區。

扣除極度脆弱區與高度脆弱區後,可以考慮開發的中度脆弱區與低度脆弱區,加起來不到4%。4%的土地要在2050年提供全德國100%再生電力,經研究團隊計算後,發現這是可行的。

11

萊茵蘭-普法爾茨邦全力發展的風能在新法規限制下,未來可能大為限縮。攝影:陳文姿

團隊提出的二種情境,都是以爭議最少的屋頂太陽能為大宗,每年可生產912兆瓦小時(TWh),陸域風機要兼顧友善自然與生活環境,可生產電力降至309-792兆瓦小時,另外再加上少量的離岸風電、地熱、水力。

德國環境部主導證實非「環境烏托邦」 經濟部也折服

值得注意的是,馮哈倫的團隊並非只全然從環境、生態面出發,計算參數中也納入了人口增減、節電、能源效率、新科技等因素。在執行面上,也加入地方治理,讓地方可以依據地方自然資源特性、民眾觀點、再細部調整作法。

跟台灣的能源議題由「經濟部」主導相比,德國這份能源轉型報告卻是「環境部」提出,這背景耐人尋味。馮哈倫笑說,在德國,能源政策也是經濟部門主導,環境部一開始只是想盤點「不應被開發」的土地有哪些,但研究團隊認為,電力計算也要納入才會有說服力。

德國萊茵-洪斯呂克縣的風機已經成為鄉村與小鎮風景的一部分。攝影:陳文姿

德國萊茵-洪斯呂克縣的風機已經成為鄉村與小鎮風景的一部分。攝影:陳文姿

對於環境部「撈過界」,德國經濟部一開始的態度非常反彈。馮哈倫說,前六個月經濟部不太高興,常要她去解釋模型使用的參數,想盡辦法證明這套方法有錯誤,只是環境界的烏托邦。但六個月後,經濟部想法改變,開始考慮把這套模型加入經濟部的模型中。

馮哈倫8月底接受生態工法基金會邀請來台,參訪嘉義的鹽田光電、台南七股的漁電共生、宜蘭地熱,也與地方團體、各界專家交流。

她表示,台灣跟德國面臨相似的困境,但台灣土地更狹小、人口更為密集,再生能源發展面臨更大的壓力。馮哈倫說,德國有很多經驗可作為台灣借鏡,減少錯誤。以再生能源開發的環境盤點為例,環境部門不能再等待,要趕快提出數據跟資料,「我會建議,現在馬上開始。」

20190830 德國生態友善能源轉型

Christina von Haaren (左二) 參訪嘉義鹽灘地光電案場。圖片提供:生態工法基金會

※ 本文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合作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