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與台灣海洋教育推廣協會主辦的2009珊瑚礁總體檢,今(30)日進行成果發表,結果顯示,台灣周圍的珊瑚礁都已處在過度漁撈與活珊瑚覆蓋率下降的瀕危狀態。
分析顯示,未來全球暖化、海洋酸化、以及極端氣候所引起的超級颱風,都是加速珊瑚礁走向消失的威脅。如何透過政府、民間和所有的大眾的覺醒和作為,作為「海中雨林」的珊瑚礁,才有可能延續她對人類的生態服務功能。
詳細報告如下:
1.台灣各珊瑚礁區海域嚴重過漁
由指標性魚種和大型無脊椎動物的分析可知台灣各區的珊瑚礁區缺乏大型的魚種例如,石斑魚、鸚哥魚等健康珊瑚礁必需要存在的物種。同樣的像龍蝦、硨磲貝、馬糞海膽等大型指標性無脊椎動物也嚴重缺乏。這不僅對珊瑚礁生態系的食物鏈失衡的警訊,對觀光和漁業都是很大的衝擊。
2.台珊瑚礁多屬於「劣質」狀態。
2009年台灣各地區珊瑚礁總體檢活珊瑚覆蓋率分布圖,以37.5%為界線縱觀調查地點的珊瑚礁健康指數
活珊瑚的覆蓋率是代表ㄧ個珊瑚礁健康程度重要的指標。根據國際珊瑚健康狀況的分野,50-75%的覆蓋率為「優質」,25-50%為「尚可」,而25%以下為「劣」。如果以尚可平均質(37.5%)為分界線分析今年調查的六個礁區的十六個潛點中有十二個(75%)是屬於「劣質」狀態的珊瑚礁。特別是過去活珊瑚覆蓋率超過50%的小琉球與蘭嶼,此次的結果皆低於25%以下。
蘭嶼水下狀況,原為珊瑚礁覆蓋的地方一片死寂
3.莫拉克颱風對蘭嶼、小琉球、東嶼坪珊瑚礁影響嚴重
適當的擾動(如颱風)對於維持珊瑚礁生物多樣性是有正面的意義。但是,當珊瑚礁因為其他人為干擾(過漁、沿岸開發、污染)而衰弱後,颱風的侵襲將會是壓倒駱駝最後ㄧ根稻草。今年這蘭嶼、小琉球、東嶼坪的體檢的時間都在莫拉克颱風侵台之後。潛入這三個珊瑚礁區發現許多的斷枝和許多大型的微孔珊瑚,有的達到上千公斤皆被翻起而後死亡。顯示在莫拉克行走的路徑上,對珊瑚礁的衝擊非常的大。
氣候變遷與珊瑚礁總體檢10年資料分析
珊瑚礁是全球氣候變遷下直接受到影響的生態系,珊瑚礁生態系的瓦解直接影響全球五億仰賴珊瑚礁生存的人口,氣候調節失靈,海岸流失等等效應。氣候變遷對珊瑚礁的影響除了造成珊瑚白化之外,超強的颱風或是颶風的形成對於珊瑚礁的衝擊(例如,莫拉克)以及海洋酸化等效應都是氣候變遷對珊瑚礁的影響。除了2009年即時的資料,長期的生態資料更可以協助我們清楚的看出未來台灣珊瑚礁可能的走向。
將中華民國珊瑚礁學會與中研院公布在網路上過去12年綠島、蘭嶼、小琉球等三處珊瑚礁區的活珊瑚覆蓋率與今年的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可以得到下列結論:
1.綠島和蘭嶼在1998年的聖嬰效應之後,緩慢恢復至2004年。但是2006年起發生黑皮海綿大爆發,造成活珊瑚覆蓋率急速下降。2008與2009年數次颱風的侵襲之後,讓已經脆弱綠島珊瑚礁由平均2004年的64.2%下降至2009年的45.1%。蘭嶼更由2004年的68.86%下降至2009年的17.8%。
2.小琉球原本就是台灣唯一的珊瑚礁島,珊瑚覆蓋率應該很高。但是長期的漁業、觀光和海岸污染早已造成小琉球周圍珊瑚礁嚴重破壞的狀態。自1998年以來活珊瑚覆蓋率ㄧ直是在20%以下,是台灣附近狀況最差的珊瑚礁區。雖然2004年的平均覆蓋率回升至24%,但是2009年的又下降至20%,且大部分的地點都低於20%。顯示小琉球整體珊瑚礁生態系無法恢復的問題。
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