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V的魅力 台灣黑熊為森林健診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深V的魅力 台灣黑熊為森林健診

2014年01月20日
本報2014年1月20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傳說在很早之前,台灣森林兩個好朋友黑熊與雲豹,身體原本都是白色的,卻互相承諾為對方彩繪毛色,古意的黑熊仔細地幫雲豹畫上美麗的花紋,雲豹則偷懶,只為黑熊塗上黑色;聽說這讓黑熊十分生氣,因此看到雲豹都要找牠出氣,不曉得是不是雲豹太害怕了,從此消失在台灣森林,只留下黑熊胸口來不及填滿白色的深V。


台灣黑熊胸口的V,深具特色與魅力,是台灣森林最具代表性的物種。攝影:薛繼光

認識有熊的森林

雖然是一段傳說,卻說明了黑熊在台灣森林存在已久的事實,只有健康的森林,才能撐起以黑熊為主的食物鏈、生態系。台灣黑熊這20年來,在保育研究人員的努力下,有了更清楚的面貌,想了解台灣森林的故事,22日(週三)起在農委會特生中心教育館舉辦的年度特展,「黑熊探險家—追尋熊的腳印」,民眾有機會一窺台灣黑熊深V的魅力。

全球有8種熊,台灣黑熊是亞洲黑熊的7個亞種中的特有亞種,因受棲地破壞、非法狩獵及遊憩干擾等影響,族群面臨嚴重生存危機。這幾年研究人員透過排遺收集,再利用分子科學技術計算推估族群數量,長期投入黑熊研究的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黃美秀教授推估,在台灣僅剩200-600隻,以野外天然棲地估算,台灣森林甚至可容納6000隻黑熊。「至少要2000隻台灣黑熊才能維持族群量的穩定」。

台灣民眾對於黑熊仍存在一些迷思,例如,看到黑熊要往樹上爬,特有生物保育研究中心解說教育組謝仲甫說,台灣黑熊很會爬樹,可能很少人爬得過牠。另外,台灣黑熊也怕人,看到人類都會躲,並不像傳聞中,凶狠會吃人。

不只棲地,還有人熊關係

今年特展有別於往年,是結合企業、民間學術單位,群策群力。策展單位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理事陳維立說,台灣森林可以容納6000隻黑熊,但人熊關係才是族群增加的關鍵。


過去研究人員進行標放,十隻黑熊有八隻斷掌,都是獸夾所為。圖片來源:黃美秀提供

過去研究人員進行標放,十隻黑熊有八隻斷掌,都是獸夾所為。這些獸夾目標也許不是黑熊,但當黑熊無法掙脫、受困在陷阱中,可能遭到殺害。台灣漢人傳統食補的觀念,熊掌、熊膽都會利用。此外,當森林的食物不足,迫使黑熊下山覓食,人熊衝突更形嚴峻,獸夾可能是用來訓誡,卻造成黑熊永久的傷害。

陳維立說,手掌、腳掌對黑熊野外生活,無論是採集食物、爬樹、交配繁殖都十分重要;健康的黑熊,才能維護台灣森林。棲地周邊的環境友善或嚴苛,影響物種的擴張或內縮。對於果園的擴張,陳維立認為,應回歸政府中高海拔土地利用的方式,全盤檢視土地利用的方法,進行調整。

其實這20年,林業政策從以砍伐為主,改變為保留為主,高山農業也減緩,保護區內朝向退租還林的作為,也間接有助於黑熊族群增長。「黑熊有時候跑到果園吃柿子,是否能容忍分一些給黑熊,或是要設陷阱,這是大家可以選擇的。」此次提供標本以及解說教育資料的台北市立動物園園長金仕謙即指出,在保育台灣黑熊的過程,一直都存在選擇,並非那麼斷然,只有一種方式。

從黑熊保育看見台灣草根保育力量

國際間越來越重視保育的草根性,例如美國保護白頭海鵰(Haliaeetus leucocephalus)、日本保育東方白鸛(Ciconia boyciana),而台灣黑熊可說是台灣山林的王者,是原住民心中山林靈魂的象徵,在原住民傳說中,也有很多和黑熊有關的故事,保育黑熊可說是台灣草根保育的力量。

讓台灣黑熊留在森林守護台灣自然環境。(圖片來源:台東林管處)
讓台灣黑熊留在森林守護台灣自然環境。圖片來源:台東林管處

台灣黑熊的研究歷經一段艱辛而精采的過程, 1990年代起,至今20多年間,台灣黑熊的相關研究共計42項,這十年農委會所屬單位投入保育研究計畫計23項,總經費共23,156,000元,2012年更完成「台灣黑熊保育行動綱領」。特生中心也成功繁殖黑熊3次,共計5隻。

陳維立說,此次特展提供平台讓民眾了解,黑熊研究的成果,讓台灣民眾知道台灣中央山脈森林有黑熊,牠們幾乎甚麼都吃,只要森林健康,供應豐富的食物,就能維護族群數健全。

「黑熊探險家—追尋熊的腳印」特展資訊

台灣黑熊特展來了。(圖片來源:特生中心)國內首次黑熊特展,由特生中心經過半年的準備,台灣黑熊保育協會負責執行,在玉山國家公園、台北市立動物園、玉山銀行、歐都納、遠流出版社、國家地理頻道及大麥影像傳播工作室等單位的協助下,於22日開展,到11月底,民眾皆可前往特生中心解說教育館觀賞。

7大主題圖文並解熊族秘密生活

主題1:黑熊家族起源與分布
全球8種熊的等比例圖板,等你來比比看!合照上傳還可以領獎品呢!

主題2:屬於我們特有的台灣黑熊
亞洲黑熊分布全球18個國家,共同的特徵就是胸前的白字V字。台灣黑熊屬於其中一支,了解台灣黑熊獨特之處,就在這裡!

主題3:台灣黑熊的食物森林
揭開黑熊鮮為人知的四季菜單,原來是什麼都吃,但又有偏愛呢!

研究人員野外營地實境, 呈現研究生活餐風露宿的艱辛。(圖片來源:特生中心)主題4:小小熊的成長日記
國內圈養、繁殖黑熊的技術已臻成熟,看看珍貴紀錄,一窺熊寶寶的成長歷程。

主題5:如何成為黑熊探險家
研究團隊尋訪、研究黑熊的歷程,從捕捉到追蹤,研究者刺激又艱辛的生活樣貌完整呈現。

主題6:黑熊的文化故事
如果沒有熊,山好像失去靈魂,一位布農族獵人如此說。黑熊和我們這塊土地曾有那些故事?來這裡走讀!

台灣黑熊實際比例立板。(圖片來源:特生中心)主題7 成為黑熊守護者
這是一定要的!這裡有一張大地圖,清楚呈現亞洲黑熊面臨的威脅,讓大家因了解而關心,並付諸行動唷!

時間:1月22日起至11月30日,每天上午9點至下午4點都可以買票入館參觀,每周二還有學生免費的優惠。以下這些期間不開放:除夕、初一、每周一的休館日,以及6月1日-10日的休館維修期。
地點:南投縣集集鎮民生東路1號
若需預約導覽解說或欲了解其他詳情,請於上班時間撥:049-2761331轉605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