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系列】永續環保新理念,讓你幸福我也美滿! | 環境資訊中心

【Cross系列】永續環保新理念,讓你幸福我也美滿!

2014年07月15日
作者:夏洛克

作者:Matthew Ragan;取自: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Stickney_Brook_Yoga_272.jpg。本圖符合CC授權。

※ 人類正以不永續的方式消耗地球資源,此外全世界仍有許多人尚未獲得基本生活條件,因此如何幫助貧困者脫貧並且減少相對較富裕者的資源消費,就成為邁向永續發展的重要課題,也因此許多人開始宣揚「減少消費」的理念。由於大部分的資源消費都是基於想要減輕痛苦、獲得幸福的「現實需求」,因此如果能夠在宣揚環保理念時,同時照顧那些現實需求,幫助人們採取使用較少的資源卻能獲得同樣、甚至更多滿足的生活方式,並且發展對自身、他人及環境的覺知與關懷,就更有機會實現永續發展的願景,而都市旁的淺山地區,將會是推動這種新生活方式的潛力場域。

不永續的消費

修改自: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1/1f/Meat_Atlas_2014_%E2%80%93_Cover.jpg;原作者:Friends of the Earth。本圖符合CC授權。去年《EcoWatch》的一篇報導指出,近年中國由於購買力提高而導致肉類消費量大增,其中豬肉的每年消費量已經達到7,800萬噸,是美國的兩倍,類似的情形──由於經濟成長導致購買力提高,也發生在其他新興的開發中國家。

然而,根據第五版《聯合國全球環境展望》,目前我們每年消耗了1.5個地球所生產的資源量;換句話說,我們在八月的時候,就已經把地球當年的生產量用完了,剩下的四個月都是在「吃老本」,因此地球不可能長久支持這樣的消費量。此外,根據世界銀行的報告,2008年全球人口有22.2%生活在貧窮線下(每日1.25美元)。這些事實指出,儘管人類全體正以不永續地方式消費地球資源,資源的分配卻相當不均衡,而如果在幫助貧困者滿足基本生活條件的同時,較富有的人們卻沒有同時減少資源的消耗,勢必會增加人類整體的資源消耗,讓不永續的危機更加惡化。

「發展科技」與「調整生活方式」雙管齊下

對於不永續的危機,有人主張透過發展科技來提升資源使用效率,或是開發新的資源,但是我認為光憑科技發展無法徹底解決問題,而是還要配合改變生活方式以減少對資源的需求,在此嘗試以左圖來說明:科技需配合改變生活方式以減少對資源的需求

左圖中,我們可以看到三個方塊:(A)「不永續危機的嚴重程度」、(B)「投入科技發展的努力」及(C)「調整生活方式的努力」,而箭號代表這些方塊之間的相互作用,其中箭號的尾端連結的方塊代表作用產生的源頭,尖端連結的是作用的對象。

除此之外,我們可以看到箭號旁被標上了「+」或「-」,分別代表「增加」與「抑制」的作用。例如我們可以在圖中發現,從(A)出發、帶有「+」的兩個箭號最後分別連到了(B)及(C),表示隨著不永續危機變得越來越嚴重,可能使人類更致力於採取發展科技及調整生活方式的途徑,而(B)及(C)都分別有帶有「-」的箭號連回(A),表示兩個途徑都能夠減輕不永續危機的嚴重程度;特別的是,從(C)指向(A)的箭號帶有一個「//」符號,表示在調整生活方式所做的努力,需要比較長的一段時間才能產生作用。

雖然乍看之下發展科技對於解決不永續危機比較「速效」,但是採取發展科技的途徑卻會產生一些副作用,也就是從(B)連到(C)、帶有「-」的箭號,這些可能的副作用包括:(1)對發展科技「上癮」,導致人們必須持續發展科技來趕上資源需求的成長;(2)對於科技與物質的過度依賴,進而弱化了採取「調整生活方式」途徑的能力。因此,我認為較有效的策略應該是「發展科技」及「調整生活方式」同時並行,透過前者來緩解危機以爭取時間,同時藉由「調整生活方式」從根本解決「不永續的危機」。

考量人們的「現實需求」

為了達到「調整生活方式」的目標,許多人會宣揚「節約水電」、「減少肉類消費」、「減少購物」及「減少物質享受」等等的理念,我自己也是其中之一。然而,最近我在《Earth Island Journal》看到一篇文章,作者指出基督宗教能夠傳播到世界各地的原因之一,是傳教士在宣揚宗教理念的同時,也能照顧到大眾的現實需求,提供食物、教育、醫療等服務。

因此,作者建議環境運動者可以仿效基督宗教的傳教活動,在傳達環保理念的過程中,同時照顧大眾的現實需求。這篇文章讓我猛然想起,人類大部份的物質消費,是為了減輕痛苦、獲得幸福的現實需求;如果只是宣揚減少物質消費的理念而沒有考量到那個現實需求,可能無法有效打動想要「獲得幸福」的心。

但即使打動了,也可能會因為現實需求沒有獲得滿足,導致做環保做得「很累」,導致環保行為無法持續。因此,如果能推動一種新的生活方式,讓人們不需要消耗那麼多的資源,就能夠獲得一樣、甚至更多的滿足,因而減少對物質的依賴,或許更能促使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覺察消費行為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進而增加對環境的關注與保護行動。

淺山是推動新生活方式的潛力場域

都市旁的淺山是推動新生活方式的潛力場域,圖為新店銀河洞。作者:Pipi;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A%80%E6%B2%B3%E6%B4%9E#mediaviewer/File:%E7%94%B1%E8%A7%80%E6%99%AF%E5%8F%B0%E5%BE%8C%E6%96%B9%E6%8B%8D%E6%94%9D%E9%8A%80%E6%B2%B3%E6%B4%9E%E7%80%91%E5%B8%83.jpg。本圖符合CC授權。

這種新的生活方式該如何推動呢?就課程活動而言,可以包括環境與在地社會文化的認識與體驗(例如生物多樣性、在地產業與習俗)、溝通對話、心靈成長(例如靜坐、默想)、健康養身(例如瑜珈、氣功)等等,藉此增進對自身、他人及環境的覺知與關懷,此外還可以有永續生活方式的探索與教學,讓學員帶回都市的家中實際應用。

在舉辦地點的部分,我認為都市旁的淺山地區或許是不錯的場域,因為這些地區仍然保有一定程度的自然環境,可以做為讓都市居民遠離都市塵囂的僻靜處所;此外,這些地區也擁有交通便利的優勢,即使考量交通時間,只要有週末兩天一夜就足以舉辦一定深度的體驗課程。由於這些課程涵蓋範圍極廣,因此可能無法由環境團體獨力舉辦,而是需要不同團體的合作,而在舉辦這類活動的過程中,可能需要盡量納入在地居民的參與並進行培力。

如此不僅能有效獲取關於在地環境、產業與文化的知識,也能幫助淺山地區的社區活化,讓這類的課程更有機會長久舉辦下去。由於這樣的活動涉及了不同團體之間,以及不同團體與在地居民之間的合作,因此協調溝通、凝聚共同願景並發展相對應的策略與行動就顯得相當重要。如果能夠成功匯聚不同關係人之間的智慧,將更有機會改變價值觀與生活方式,實現永續發展的願景。

※本文與BiodiversityX同步刊登

關於BiodiversityX
「BiodiversityX」是一群熱愛、關心生物多樣性的朋友所組成的團隊,時而認真嚴肅,時而天馬行空。團隊的目標是透過分享關於生物多樣性的資訊、議題與點子,同時與大家一起腦力激盪,使生物多樣性與不同的領域、觀念激盪出新的火花,藉此讓更多人在生活周遭發現生物多樣性的蹤跡、了解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並且在生活中找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下手處,進而重建人與自然間的和諧關係。

※ 「X」即「Cross」,我們將其意表為人類與生物多樣性的交會處是無所不在並息息相關。而BiodiversityX文章將每兩個禮拜於生物多樣性專欄中刊登,告訴您生物多樣性其實就環繞在我們的生活中,請您密切鎖定【Cross】系列文章,期待我們一起從周圍的小細節體驗生物多樣性的奧秘及重要!

【延伸閱讀】

【參考資料】

※ 本文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合作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