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28日
摘錄自2014年7月27日中央社台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坊間的黃豆(大豆)、玉米原料仰賴進口,主婦聯盟基金會等團體認為可能其中8到9成抗農藥的基因改造產品,而且恐怕多屬是餵豬餵雞的飼料等級,卻被當成食品原料,讓不知情的消費者蒙受健康風險,因此要求農委會、衛福部加強管理。
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副署長姜郁美27日表示,對於供人食用的玉米、大豆,將來進口報關時,屬於基因改造者,有專屬的貨號,非基因改造者也有單獨的貨號,二者貨號將各自獨立。預計7月31日公告,10月正式生效。
不過,供人食用的基改和非基改的玉米大豆貨號各自獨立後,飼料用途的大豆及玉米將交由農政單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