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台灣」行動派:參與環評會議 你我都能阻止不當開發 | 環境資訊中心
繼續「看見台灣」特輯

「看見台灣」行動派:參與環評會議 你我都能阻止不當開發

2014年09月03日
作者:賴品瑀(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記者)

看見美麗的山河在紀錄片中柔腸寸斷,必定相當不忍,希望能有機會回到破壞發生之前,阻止一切發生。雖然現實人生不如科幻小說可以倒轉,但有些還沒發生的事情,如果在意,其實還有機會。

2011年10月間,環保署招開的苗栗銅鑼中平工業區開發案:民眾與開發單位就開發區位辯論。(圖:環境資訊中心)   

想讓美麗的台灣遠離不當開發的魔爪,公民可以從環評制度參與監督。我國的環境影響評估法在 1994年實行,開宗明義表示立法精神是「為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藉以達成環境保護之目的」。因此,也已經有不少民間團體,選擇從監督環評來守護環境。

依照開發規模,開發案分別在中央環保署,或各地方縣市環保局進行環評審查。這個審查,將由「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負責進行,由專家學者所組成的環評委員,將在第一階段的環評時,篩選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的案件,以進入過程較詳實嚴謹的第二階段環評。而其他對環境影響輕微或者對環境明顯有重大影響的案件,則在第一階段就決定通過或直接否決。

填海造島政策專家會議

而在環評審查的會議中,不管是開發案當地居民,或是關心相關議題的公民團體與民眾,都可以進場旁聽與發言,如318學運退場之後,台13線苗栗三義外環道新闢工程,原本即將進入大會作最後確認了,卻因為大量民眾串連,不但卻在短短幾天內超過1200筆資料,審查當天更有數百位民眾在環保署場內外關注,而讓此案在苗栗縣縣長劉政鴻等特地來督軍坐鎮的地方官員、民代面前,硬生生得到退回小組重審的結論。

大規模動員表現民意有可能而讓環評委員做出友善環境的結論,但有時,若能有所準備,發表言之有理,那怕是一個團體、甚至一個公民,都可能協助環評委員釐清案情,甚至對結論產生影響。

環保署環評會議的會場,會議桌兩側為環評委員與開發業者代表。旁聽與記者坐在會議室的後側。(圖:環境資訊中心)

例如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在與水資源相關的環評審查中幾乎無役不與,不管是或是水保地開發、工業區搶水,甚至龐大複雜的六輕,別說看起來只是幾個阿姨,水資源的成員們是最奮力閱讀資料的,因為他們下盡苦功,閱讀開發商送審的報告書,甚至與其他單位的研究資料相對照,把有疑慮的地方一一找出,也讓環評委員們大感佩服。

朋友們如果想要從參與環評會議來守護環境,讓不當開發根本不曾起步開動,那麼便可以從「環評書件查詢系統」這個網址開始做起,在這個網頁上,可以看到環評會議的公告,不但包括預告7日內環保署或部分地方政府預定召開之「環評審查會議」,以及10日內環評開發單位或目的事業主管機關預定舉行之「說明會(或公聽會)」。 而且每個案件相關的明細資料也都附上電子檔以供下載,若看到所關注的案件與議題有意願到場參與,也可從這個網頁報名旁聽、登記發言。

朋友,想要看見怎麼樣的台灣?少一點不當開發,不但能少一些災難,更留下了美景與豐富生態,更重要的是,把更多的資源與選擇的權利留給後代,讓永續的台灣,大家都看得到。

【你可以怎麼做?】

  • 從「環評書件查詢系統」查詢自己關心的議題,或是自家附近的開發計畫,然後試著讀報告書,甚至報名旁聽與環評會議。
  • 環評書的資料通常頗多,可以與社團朋友、NGO一起研究環評報告書,整理出要點,提供後續反對 (或支持) 行動的知識基礎,或是製作成「懶人包」或「網頁」吸引更多人了解議題。
  • 除了「懶人包」式的分享,也有一些團體在參與環評過程後,利用演講方式告訴更多人議題的爭議在哪裡,有團體自己舉辦社區說明會,告訴社區居民開發案的影響;更進一步,帶著社團成員一起進到開發案預定廠址附近,利用踏查、訪談等方式,調查開發案的影響,進行「民間版的環評」。

高雄市政府審議茄萣1-4道路的環評大會,此案是由高雄市政府自辦環評。(圖:環境資訊中心)

作者

賴品瑀

新店溪下游人,曾在成大中文與南藝紀錄所練功打怪撿裝備,留下《我們迷獅子》、《我是阿布》兩部紀錄片作品。現為人類觀察員,並每日鍛鍊肌肉與腦內啡,同時為環境資訊電子報專任記者,為大家搭起友誼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