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再生×綠色保育 埔里筊白筍田護白魚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農村再生×綠色保育 埔里筊白筍田護白魚

2014年09月30日
本報2014年9月30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整理報導

埔里茭白筍綠保田。(圖片來源:慈心基金會)農村再生×綠色保育,深耕鄉里田野,譜出埔里綠色奇蹟!農委會水保局與慈心基金會合作,輔導埔里一新社區,推動台灣白魚綠保田、有機農業生產認證加值產業有成,4~10月茭白筍盛產期間,每日產量可達1千多公斤,消費者大啖健康筊白筍,還兼復育台灣特有種「台灣白魚」!

水保局南投分局表示,埔里鎮一新社區以茭白筍為主要作物,另有絲瓜及百香果等,幾年前農民仍以慣行農法耕種,去(2013)年,與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合作跨域合作示範計劃,輔導埔里一新社區10多位農友,推動茭白筍田轉作有機耕作及進行綠色保育驗證,兼顧農民生計與生態保育,達到復育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台灣副細鯽」(Pararasbora moltrechti,俗稱台灣白魚)。

至今已有4戶取得綠色保育標章,總面積約4.5公頃。

南投埔里是台灣茭白筍重要產地之一,也是保育類野生動物的台灣白魚的主要棲地。

埔里台灣白魚綠保標章。(圖片來源:慈心基金會)

慈心基金會與林務局共同合作推動「綠色保育標章」的綠色保育計畫,代表以友善耕作方式,促成自然環境與生態生生不息。慈心基金會協助凝聚當地一群有共同生態理念的農友們,轉型綠色保育農法,同時媒合有機農產品通路商銷售產品,以及宣傳在地生態旅遊。
 

綠保的農友們在茭白筍田旁刻意保留一塊生態池,以友善農法善待物種,已逐漸成功復育白魚。

慈心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表示,台灣農業小面積的生產模式,緊密連結農村居民生活與田區生產,而有機農業強調的友善耕作、重視環境生態保育、維護生物多樣性的目標,正是創造台灣農業及環境永續發展的價值與契機。

「有機農業包含了經濟、生態與社會交融的面向,傳遞了一種人與自然尊重和諧的生活態度,創造彼此共存共榮生生不息。」蘇慕容說,有機農業不僅提升生產附加價值,更具守護國人健康、安定社會的功能,還有為子孫留下美好的生態與家園的意義;而獲頒「綠色保育標章」的農友們,守護了白魚、穿山甲等保育物種,看到了永續農業發展的曙光。

「綠色保育農產品」簡介

▲ 什麼是「綠色保育農產品」?

以生態及環境保育為主要訴求,生產過程優先考量生態,提供保育動物生存環境,所產出的農產品。

▲ 推動「綠色保育農產品」目的?

推行「綠色保育農產品管理規範」,避免農業行為危害保育動物,並以「綠色保育」標章張貼在農產品上,提供消費者識別、支持。

▲ 「綠色保育農產品」規範原則

※不使用農藥、除草劑、化學肥料
※最終農產品不得檢出農藥殘留
※農田生態豐富,提供保育動物覓食、繁殖、育雛的環境

▲ 申請資格

只要農田存在保育動物即可申請。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