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地去毒「愛虎好」 石虎、麝香貓雙寶現身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農地去毒「愛虎好」 石虎、麝香貓雙寶現身

石虎米.溫柔革命,系列報導6

2014年12月09日
本報2014年12月9日苗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第二期石虎米收成了!苗栗通霄楓樹里的石虎田,股東們剛完成收割,留下一小塊稻穀,等著民眾體驗割稻,不使用化肥、農藥耕種的田地,收成後遺留著稻根、稻草,讓農地更可親,正適合親子同遊。

而這片友善環境的農地也成了生物樂園,新竹林區管理處在石虎田架設的自動照相機,接連拍攝到各種野生動物,石虎、麝香貓都入鏡,形成了「雙貓」共存的現象。

石虎田體驗營吸引民眾親近石虎棲地。

「雙貓」共域  只在苗栗  

貓科動物的石虎名中雖有虎字,卻不是老虎;麝香貓名字雖有貓字,卻非貓科,而是靈貓科。

石虎研究學者陳美汀表示,同個環境出現「雙貓」目前只在苗栗發現。例如,過去在屏東高雄的研究發現,早期應有石虎,但但調查時石虎已消失,而麝香貓在當地卻仍有相當穩定的族群;又如福山地區雖有麝香貓,石虎卻長期缺席。

她說,麝香貓和石虎在棲地上應有競爭關係,但會不會造成排擠效應,例如石虎增多,麝香貓就變少?則無法確定,確定的是兩者可共存。

至於「雙貓」為何會現身石虎田?陳美汀推測,應與當地棲地完整與多樣性有關。

捕鼠高手石虎。(圖片來源:新竹林管處)

石虎和麝香貓喜歡的微環境不同,雖食物種類差不多,但主食仍有差異;兩者都吃鼠類,但石虎吃得多,麝香貓還會吃節肢動物以及植物,因此吃得少。苗栗地區的麝香貓多在密林或長草地內,不太會到空曠地面,喜歡稍微潮濕一點的環境,方便抓到昆蟲;石虎不喜歡潮濕環境,且會到草叢中休憩。

陳美汀解釋,對石虎而言,食物最重要,草生地提供了食物;稻田中,老鼠、鳥,彩鷸也在此築巢;田邊就有林子或長草坡,石虎會在長草坡休息,隱密又舒服。附近由山上湧泉形成的池塘,讓野生動物們有得吃又有得喝,形成良好棲地。

麝香貓也來石虎田打工。(圖片來源:新竹林管處)

除了自動照相機重複拍攝到這隻體型大且獨眼的麝香貓,研判應為身經百戰的年老個體;另一位研究人員也在附近找到麝香貓大便,鼠籠陷阱也曾捕獲誤入籠內的麝香貓,依體型研判為亞成體。

陳美汀說,麝香貓最近資料增多,卻無法得知是好或壞。麝香貓的出現是否意味著棲地破壞?或當地族群數仍維持,只是數量增多而擴散?尚待進一步釐清。

石虎田裡親子同樂  貼近土地的環境教育

石虎田裡的裝置藝術。石虎田的4位股東,雖然本業都不是務農,卻都是農家長大,農事經驗豐富。7日石虎田體驗營全由股東們操刀主辦,重現兒時農田趣事。

30多位民眾到石虎田體驗日曬米、紮稻草、割稻/打穀以及到石虎田邊生態解說;另一頭幾位社區長輩,利用古法掘土蓋焢窯、烤地瓜。

參加成員大多是小家庭親子同樂,孩子們還無法掌握割稻使用的鐮刀,只見幾個爸爸耐心教導孩子使用方法以及態度,甚至牽著小手體會割稻。

而傳統收成後農地上整齊排列的稻草堆,看似容易,實際上要做得好,還需幾分本事!在社區資深農民教導下,與會者好不容易學著紮稻草,只見當地阿伯,已俐落紮出稻草人,成為農田上活靈活現的裝置藝術。

另外,最令孩子驚喜的,莫過於看著日曬穀進入傳統機器去雜質後,稻穀如金黃湧泉般流洩而出,他們不時把手伸進穀堆裡,感受穀粒從掌心滑落;雙眼好奇地打量這部神奇機器,而股東之一講解說明原理,孩子們雖一知半解,卻神情專注。

孩子們在黃金穀粒前流連忘返。

石虎米採傳統日曬,股東之一林義雄說,以目前氣候,約1周內可全數曬乾。屆時離石虎米上市就越近了。

石虎田原本廢耕十幾年,在幾位股東吆喝下,捲起衣袖完成割草、整地,並繞了半個台灣買秧苗。這一期5分半地收成大概7成,濕穀約4,000多斤,股東之一的李隆樺認為是田地整不平導致肥料不均勻,因此明年3月前必須再把地整平。股東們也計畫下一期再增加3分地,維持初步的經濟面積及收入。

石虎田復育  成效看得見

無毒耕種的石虎田,生物多樣性逐漸可見,插秧後有彩鷸築巢,收割時白鷺和烏秋跟在割稻機後面覓食,也曾看到白鼻心(果子狸)過馬路、大冠鷲在空中盤旋、竹雞在附近活動覓食;附近還有池塘,野生動物一一來打卡。

陳美汀研判,當地密林內野生動物眾多,但若環境維持更接近傳統農耕環境、濕度提高,那麼石虎田這樣的微棲地,還可能吸引穿山甲前來。

復耕石虎田是否真有助石虎保育?新竹林區管理處余建勳說,自動攝影機曾拍到當老鼠出現在田裡,石虎、麝香貓就接著出現的畫面。

研究人員至今不解何以台灣石虎族群數減少,不過近1年來石虎田復耕,加上有條理地進行監測,或能成為解謎開端。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