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石虎彎腰 營造人與野生物的樂園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為石虎彎腰 營造人與野生物的樂園

石虎米.溫柔革命,系列報導1

2014年05月21日
本報2014年5月21日苗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正當4月16日,環保署環評大會激烈的討論台13線三義外環道開路的必要性,以及對石虎的傷害時,早有一群人用更務實的態度,租下通霄靠山的農田,以無毒朝向有機的方式農耕,訴說故鄉永續的願景;在這幅圖像中,不但人們能自耕自足、安居樂業,也讓數量越來越少的石虎,及其啟動的一連串生態系,生生不息。

他們為這塊田命名為「石虎田」,第一批石虎米有望於今夏上市。

苗栗通宵這塊小小的農地,孕育著以石虎為名的水稻,從架構農田生態系開始,修復人與自然的關係。

第一次無毒種植  草盛秧苗稀

石虎田有6位「股東」,每人拿出一筆錢,承租下來的休耕土地,面積約4分,3月9日第一期石虎米插秧。其中一位股東是楓樹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林義雄,土生土長的通霄人,除了自營修車廠,還身兼巡守隊長,家裡也有田,從小浸淫於農業生產的環境,算是業餘農民。

慈心基金會號召志工,為石虎田除草。(攝影:陳美汀)林義雄說,有一次幾位巡守隊員閒聊,聊到生態保育的重要時,發起人徐璟蓉提議改變農耕方式,朝向無毒有機耕種,幾個人一股熱情決定,決定大家一起做做看。他和石虎研究學者陳美汀因為巡守隊認識,半年來,只知道陳美汀來這裡調查、保護石虎。「人家外地人(陳美汀)都開路了(保育石虎),怎可不做?」

而徐璟蓉兩年前返鄉,想在故鄉打拼美好的願景,這次選擇的田地不在他家附近,雖來不及加入第一期,卻是重要推手。

第一次嘗試不用藥種植,因經驗不足,草長得比秧苗高。「沒想到草長得這麼快!」這件事讓他印象深刻,因此話題不斷討論除草技術。幸好陳美汀找來一批志工,以及慈心有機農業基金會協助,勤於以人力密集除草,現在秧苗長得很好。

辛苦付出勞力  疼惜自己的土地

「做無毒會更疼惜自己的土地。」即使除草很辛苦,林義雄卻覺得值得,因為是自己的土地,認真是應該的。

只是,農村荒廢的休耕地越來越多,一旦種植好吃的作物,例如金瓜(南瓜)、玉米長大時,便引來老鼠、野兔光臨。另外,老鼠會在田埂打洞,久而久之造成田埂崩壞;不過他說,或許不理會老鼠打洞,不急著修補反而更好。因為補了洞,老鼠還是會打洞,不如留著,學習與之共存。

「種有機就是要學著與動物共存」他下了結論,總不能把老鼠野兔都殺光吧!

石虎之鄉  又名世外桃源

石虎米在哪裡?汽車沿著縣道繞山行,進入單線道的鄉道,兩旁原野風光不假手他人,渾然天成;來到圳溝邊,雨後山泉夾帶淤泥,一路滾滾而下,車停在三面光的圳溝旁,對面就是石虎田,依山傍水,田埂維持著自然樣貌,旁邊還有湧泉形成的水塘,水清可見魚群悠游;田埂還保留一塊小小空地,稀疏的野草,提供節肢動物食物來源。

石虎田維持著自然的樣貌。

以石虎為名的稻田,坐落通霄郊外的一角,在雨後更顯翠綠,依傍著青山,在居民小心翼翼的呵護下成長。

石虎研究學者陳美汀與村中耆老話家常。陳美汀指著附近幾個方向,說明他曾在此地進行監測,確實是石虎出入的地區。樹林旁的農田,農耕適度擾動,吸引了小型哺乳動物,提供石虎覓食場域;一旁群樹形成略為鬱閉的空間,最適合石虎隱匿其中。這塊適合石虎生活的土地,以人類的語言來形容,就是世外桃源。

地主一聽不用藥種植,一口答應下來。雖然野草長得比秧苗高時,曾使當地老人家皺眉頭,還好災情及時止住,眼前層疊油綠的秧苗,哪裡像是新手種出來的呢?

在一旁散步的八旬耆老,夾雜著客家話,和陳美汀熱切地話家常。問到這片田目前種植的情形及格嗎?他開心地說,種得很好喔!

無毒  人與野生物都好

學者指出,此地附近確實是石虎出沒地帶,農田吸引小型哺乳動物,一旁群樹形成具隱匿性的空間,很適合石虎生活。圖片來源:劉建男石虎米的先決條件就是不使用農藥、無毒耕種,林義雄十分重視這件事。

「健康的農田,才能提供石虎健康的食物,維持生態系的運作。」他曾親眼看見,松鼠、果子狸以及台灣藍鵲在分隔不遠處死亡,推想應該是檳榔園為了不讓松鼠吃掉檳榔心,使用農藥防治,毒死松鼠,也毒死了吃松鼠的果子狸(白鼻心),吃了幾口果子狸腐屍的台灣藍鵲也跟著死了。

這一塊面積約4分的農地,看似微小,卻蘊藏著居民的希望。林義雄說,透過在地人參與、認同,逐步擴大、建構無毒有機的環境。「不做就是放棄,放棄了就沒有機會。」(繼續閱讀系列報導2

保育石虎-農耕體驗工作坊開放報名中(活動已額滿)

【相關文章】

石虎米‧溫柔革命

關於石虎

福祿壽殯葬園區

裕隆三義二廠擴廠

台13線三義外環道新闢工程

苗栗其他開發

※ 本文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合作刊登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