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斷官商勾結 中國環評機構與環保部脫鉤 | 環境資訊中心
透視中國環境

切斷官商勾結 中國環評機構與環保部脫鉤

2015年03月26日
作者:劉琴(中外對話北京辦公室編輯)

※ 本文轉載自 中外對話

中國環保部所屬的環評機構將逐漸從環保部脫離,環評制度改革有望切除企業與政府部門的權錢交易。但專家認為,應該有根本的管理體制的改革,成立第三方機構來做環評。

上海市的空氣汙染。(來源:Bert van Dijk)

「環保部所屬事業單位的8個環評機構,今年率先全部從環保部脫離,其他地方的分批分期也要全部脫離,逾期不脫離的,一律取消環評資格。」 3月7日,中國新任環保部長陳吉寧在兩會召開期間召開記者會,談他入主環保部後將要實施的環保新政。其中環評問題是他的一個重點。

陳吉寧說,環保部將深化環評制度改革,壓縮環評審批權的空間,徹底解決環評「紅頂中介」的問題,決不允許官員利用職權收賄。並進一步加大訊息公開力度,把環評項目從環評開始到審批到驗收,全部向社會公開,做到「陽光環評」。

紅頂,又名紅頂子 ,借指高官。「紅頂中介」是指政府官員透過形形色色的手續、關卡、資格、認證,蠶食著行政審批權紅利,是一種腐敗現象。

全球環境研究所執行主任金嘉滿說,環保部做出脫離的決定非常好,「紅頂中介」是企業與政府部門的權錢交易。但環評還存在另一個交易,是企業與環評機構之間的。

她說,環評是由企業支付環評費給環評機構,環評怎能不讓企業過關呢? 環評應該有個根本的管理體制的改革。即,國家成立一個非營利的第三方機構做管理,由不同的專家成立專家組做環評審核,還要有監管部門,企業把錢交給第三方機構,不要企業直接給環評機構。再加上公民參與,訊息公開,特別是一些數據資料,才能保證監督的透明度、正確性。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曹明德也提出了相同的觀點,他也建議成立第三方機構來給企業做環評。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本來是從源頭預防污染和破壞生態最重要的一項環保法律制度,但卻成為了一樁買賣。環評造假,不僅毀壞了環保部門的形象,而且引起中央注意。

2014年11月26日至12月26日,中央第三巡視組對環境保護部開展了專項巡視。

人民網報導,2月9日,巡視組在向環保部回饋巡視意見的時候,特別指出環評方面的問題突出,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估方面,未批先建、擅自變更等環評違法違規現象大量存在,背後隱藏監管失職和腐敗問題。「紅頂中介」情況明顯,環評機構資質審批存在「花錢辦證」現象,後續監管不到位等問題。要求環保部加大對環評違法違規行為的監管和懲戒力度,限期完成環評機構脫鉤改制,規範環評技術服務市場,清理環保系統領導幹部及其親屬違規插手環評審批或開辦公司承攬環評項目,並追究責任。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周珂表示,巡視組提出的「紅頂中介」問題,指出了行政主管部門與企業間利益輸送的問題,環評應該歸還給市場,從而切斷政府與市場的利益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