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蹟修得像新居 鹿港龍山寺走味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古蹟修得像新居 鹿港龍山寺走味

2015年03月30日
摘錄自2015年3月30日自由時報彰化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國定古蹟鹿港龍山寺變成新廟!立委黃國書與多位文史工作者3月29日到龍山寺視察,發現寺廟虎側迴廊單彩上漆「金光閃閃」,讓古蹟變新廟。黃國書表示,這是把古蹟修得像是新居裝潢,俗豔難堪、古味盡失,要求立即停工,重新檢討。

鹿港龍山寺始建於明末清初,於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遷建現址,歷200餘年,被譽為「台灣藝術殿堂」,為國定古蹟。因921大地震造成殿堂屋宇、樑柱等多處毀損傾頹,目前只修護木造結構部份。

黃國書指出,國家古蹟應該修舊如舊、保存原味,因而要求立即停工,近期內將邀請古蹟彩繪匠師及當地文史專家會商改善方式,要求針對全廟彩繪進行數位建檔,以作為未來修復之需。

面對各界對鹿港龍山寺單彩施作砲聲隆隆,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長施國隆強調,這是為保護樑柱,才會用桐油與腰果漆來做保護層,但目前會先暫停施工,與專家學者及在地匠師溝通後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