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技術問題 孫窮理、吳明益從國際情勢環境倫理談核廢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不只技術問題 孫窮理、吳明益從國際情勢環境倫理談核廢

2015年06月01日
本報2015年6月1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台電提出的「核廢料境外再處理」招標案,是否將在6月立院會期結束前闖關?而此舉能真正解決核廢問題嗎?不斷產生的核廢料到底該如何處理,讓關心核能爭議的民眾憂心。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31日邀獨立媒體人孫窮理與作家吳明益,分別就國際情勢與環境倫理角度探討核廢難題展開討論,也反省我國反核運動對核廢料的態度,是設法送出國自保?先確定除役再談核廢處理?亦或是為了維持社會能量,談反核時不能忽略核廢問題?

孫窮理:再處理是兒戲? 提醒核電與核武間的「鈾循環」

「境外再處理不可行,這只是台電在耍小孩子脾氣,因為你們擋了他的乾式貯存。」直指境外再處理只是兒戲,「焦點事件」創辦人孫窮理指出,所謂用過核燃料棒再處理,目的根本並非解決核廢料問題,而是為了提煉當中的鈽鈾元素。

「很髒很貴很沒效率」,孫窮理指出,再處理根本不是最終處置、也不能算臨時處理,因為單就體積來看,雖然燃料棒本身體積會變小一些,但純化過程卻產生廠房等輻射廢棄物,最後都得一併送回國,等於台灣20年後得面對更大量的核廢料。「雖說再處理是兒戲,但台電也不是沒做過兒戲的事。」孫窮理仍有些擔憂。

DSC_1306~2
孫窮理分析國際情勢,認為台灣離戰爭不遠。攝影:賴品瑀

而再處理後提煉出的鈽鈾正是核子武器的主要原料,孫窮理指出,雖然再處理後的鈽鈾可作為MOX(混合氧化物燃料)核燃料,供快中子反應爐使用,但發電成本卻比一般核能發電高了4.5~9倍。且從數據中可發現,目前再處理後的鈾都非轉向MOX使用,大部分都在民間手中,雖然1980年代核子彈頭的數量減少,但彈頭外的核子武器材料數量卻不斷攀升。

「這就是鈾循環。」因此孫窮理認為,即便台電提出的再處理形同兒戲,也提醒了國內反核運動中很少討論到「核電與核武」兩者關係的論述。

此波再處理計畫是因2013年年底的「台美核能和平利用合作協定」 簽訂後放行而起,但孫窮理從國際情勢來分析,提出台灣位在冷戰封鎖線的兩道島鍊與一觸即發南海緊張形勢中,其實一直離戰爭非常近,若爆發衝突台灣絕對逃不掉。

而近期先後兩起事件,包括宣布加入亞投行的第二天,F18降落台南;日前法國兩台拉法葉艦一左一右通過台灣東西兩側。雖意味不明,但也提醒台灣正在面臨「戰爭迫近」的形勢,因此也該再次思考以前在反核運動中,認為台灣並沒有動機跟技術發展核武的想法。

反省以「核廢無解」反核  正視核廢是時候?

「倫理思考是人類對自己形象的想像。」吳明益的研究與創作都在討論「環境倫理」這項課題,他引「發展難民」這個詞來描述包括核能、六輕等帶來的慢性暴力、結構暴力,此般耗損與慢性傷害將會持續數代人。

「慢暴力的地域轉移並沒有消滅慢暴力本身」吳明益如此看待核廢料境外再處理。吳明益提出自身反核的理由,是由於核能沒有想像力、巨大的傷害性、無法處置的廢棄物。他更強調,核廢料就是一種數千數萬年的慢暴力。

2015-06-01_11-11-09
吳明益介紹環境倫理,引發對核廢處置的討論。攝影:賴品瑀

吳明益分析日本兩大文豪大江健三郎與村上春樹的反核論述,指出大江在福島核災前,便一再否定「核武為了和平」的核武悖論,當政府企圖向他國展示核武的強大威力,又怎能說服國民相信擁有核能會是安全的事情?而村上在福島核災後開始大力發聲,多以柔性訴說為策略,例如強調「無常」。

然在討論「有毒廢棄物總是丟在少數民族社區」中的實質、程序與分配等不正義時,也有「逐臭」、「放在我家後院」等主動願意與污染為鄰的選擇出現。此種演變,讓「環境正義論」獲得提出,面臨每個鄰避設施都有其公益性與不正義的選擇課題,而目前環境正義論則因「追求無污染的狀態」不可能實現,而遭評為「弱理論」。

從這樣的思辯經驗來反思台灣核廢料何去何從,也激起熱烈討論。「即便停止發核電也還是要面對核廢,我們只能接受這些核廢料得放在島上」吳明益表示。近年反核論述常高舉「核廢無解」四字,要求立刻停止發電繼續產生核廢,但要求廢核時,是否也是讓全國一起正視核廢問題的時刻?

綠盟秘書長崔愫欣指出,當「境外再處理」風聲傳出,的確有部分反核人士會認為如能送走核廢料,讓台灣遠離危險是好事,但她認為「自己的垃圾自己面對」,台灣不能逃避自己產生的核廢料。

綠盟副秘書長洪申翰表示,目前核廢料瞄準偏遠原鄉的作法是雙重歧視,當地居民先是沒有享受到資源分配,還得承受別人享受後的核廢料。理事長賴偉傑亦指出,之前政府曾找電廠周邊、蘭嶼、核廢候選廠址等地居民開會討論,但當中一位蘭嶼代表的發問讓他印象深刻「為什麼核電用最多的人不用來討論?」,賴偉傑強調,核電是犧牲的體系,因此不能只是少部分人面對這個問題,而是要讓更多國民談清楚這個問題。

「找到貯存場就等於為繼續產生核廢料、繼續使用在背書、鋪路。」孫窮理認為,在確定除役前,他不能接受展開討論核廢處置;但長期陪伴北海岸居民抗爭的綠黨成員王鐘銘卻採相反態度,指出核電廠周遭居民已長期與核電廠及核電廠內的核廢恐怖共處,對他們而言,有某程度的焦慮擔心:即當達成廢核時,社會關注力量將大減,最後只剩居民孤軍奮戰。

而王鐘銘所提出的憂慮並非無由來,去年當局宣布核四封存後,反核聲量確有所消退。因此討論中也反省近期反核運動高舉「拼裝核四危險」、「蘭嶼達悟族的獨特與無辜」兩點,認為必須前進尋求更多的倫理思考與更新的語言,然後做出結論。

吳明益強調,「倫理就是一種選擇,人類尋找理由以建構自己的樣貌,並付出代價。」

作者

賴品瑀

新店溪下游人,曾在成大中文與南藝紀錄所練功打怪撿裝備,留下《我們迷獅子》、《我是阿布》兩部紀錄片作品。現為人類觀察員,並每日鍛鍊肌肉與腦內啡,同時為環境資訊電子報專任記者,為大家搭起友誼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