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彈MIT》李潔明的證詞 |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書摘

《核彈MIT》李潔明的證詞

2015年07月12日
作者:賀立維

張憲義到了華府沒幾天,就在美國國會的聽證會中出現,鉅細靡遺地將台灣發展核武的鐵證,一五一十向美國國會議員報告。這件事可以由已經解密的美國中情局官員李潔明(James R. Lilley)1996年1月19日在美國國會的證詞6中看出端倪。李潔明曾於1981年至1984年擔任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他從美國中央情報局成立之初就加入了中情局,從事亞洲地區的祕密情報工作將近30年之久。

James Roderick Lilley李潔明,1981年-1984年曾任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退休後出版回憶錄《中國通:亞洲冒險、間諜與外交生涯90年》。圖片來源:美國駐中國大使館。PDM/公共領域圖片

他的證詞裡,關於張憲義事件的關鍵點,摘譯如下:

「當在執行一項祕密任務時,需要具備一些很基本的條件。這需要一個能掌控全局的監視團隊;需要電話監聽,需要很嚴密的支援團隊,需要很清楚知道對方的安全組織與作業方法,尤其是在具有敵意的環境中工作;需要吸收對方的內間,再加以長時間訓練他。當這些人正好在美國境內時,就要去吸收他,再讓他回到自己的國家為你做事;與他簽約,讓他成為美國的情報僱員,支付他們薪資,讓他潛伏二、三十年。」

「當然,這種所謂軟性的作業,一旦他接受你的薪資,而你填滿他的飯碗,接著需要經歷很長的時間,也許他只能完成一些非常起碼的任務。一位有經驗的情報員,必須有能力研判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工作,如果遇到騙子,或者是一個沒有生產力的對象,就要去阻止這件事,或設法把這個人排除掉。不過,問題是這些人大半都是在紐約、芝加哥、舊金山、洛杉磯、休斯頓這些地方被吸收的,然後回到他們的國家,如果不靠這些人,就很難去掌握祕密情報工作。」

「這些事得靠長期運作,必須要有耐心,而他們遲早會回饋你的。我在台灣服務的時候,我的辦公室有35個員工。有一位有關核武方面的內間,在許多年前就被我們吸收了。他是經由我們官方一代一代地交接下來,被處理得非常細緻,這是很重要的,我們在台灣的核武機構裡建立了滲透的管道。我們知道,若非經由這個方式,實在無法得到任何訊息,也無法以空中攝影獲取什麼,必須以人的滲透力,才能得到內部情報。而經由這個方式,我們得知台灣正在進行祕密的核武計畫。」

「我們很難跟他們面對面交談,或許你的間諜早已經死了。可能只有十到十五個人知道這件事。到了最後,我們要做的事,就是設法將他們安全地撤出他們的國家,並與他們討論確鑿的證據,整個作業程序才算告一段落。我認為,這整個操作程序完全是為了美國的利益。花了這麼多年的工作,年復一年,耐心地以反偵察的方式監視對方、掌握情資。雖然我知道,要讓當時我們在台灣的主管,由其他繁忙的工作中分出精神在這件事上,非常不容易。即使他說台灣的安全措施做得太厲害。我告訴他不用擔心,我會好好處理這件事,你只要將內間照顧好就行了。」

「我認為,我們一定要保護好我們的情報來源,除非你能安全地撤出你的間諜,我們在台灣就是這麼做的。而且,這是一種個案性的作業,我認為這是一個兩難的任務,你所做的事,是要滲透到其組織內部,你不得不這麼做,這不是容易的決定。」

李潔明的證詞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或設法把這個人排除掉。」真不知他所謂的「排除掉」是什麼意思?是滅口嗎?


《核彈MIT》書封。圖片提供:我們出版社

核彈MIT:一個尚未結束的故事

作者:賀立維
出版社:我們出版
出版日期:2015/5/25
ISBN:9789869125215

如果爆炸,苗栗以北都將化為灰燼,
全台都可能變成核子廢墟……

台灣曾在極度機密的狀態下,「幾乎」成功自製了一個爆炸威力驚人的核武裝置。但令人不解的是,它為何要設置在距石門水庫幾公里之遙的大漢溪畔?為何是固定式的?是為了「先求有,再求好」,還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兩位蔣總統的盤算為何?張憲義是叛逃的賣國賊,還是救了台灣的悲劇英雄?

而尚未結束的則是因之而來的核汙染!它使得桃園竟成為沒有核電廠、卻受核汙染最嚴重的地方……

※ 本文不適用CC授權條款,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