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論壇】澎湖不需垃圾焚化爐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看守台灣論壇】澎湖不需垃圾焚化爐

2015年08月21日
作者:謝和霖(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

在2000年前後數年期間,國內眾多環保團體與社區因為環保署的垃圾焚化政策,而展開了一波接一波的反焚化爐運動,成功阻擋了十座大型垃圾焚化廠,並讓環保署修正垃圾處理政策,確立垃圾零廢棄目標,預定2020年時要達到75%的垃圾回收率,既已營運中焚化廠則預定2012年開始除役,並於2026年全部除役完畢。

同時當時環保署也宣佈未來不再興建焚化爐,我國的垃圾回收率,也逐年提高,至今已達50%以上,使得需要焚化的垃圾還不到營運中的24座焚化廠設計處理容量的一半。若非環保署允許這些焚化廠收受可燃的一般事業廢棄物,這些日夜排放戴奧辛與重金屬的焚化廠早可關掉近一半;即使收受了一般事業廢棄物,這些焚化廠的實際處理容量,平均也只達設計處理容量的70%。

小琉球堆滿垃圾的焚化廠。來源:小琉球海洋志工隊。

焚化設施餘裕量如此充足的情況下,卻由於高雄市調漲外縣市垃圾處理費、台中市以自顧不暇為由拒收外縣市垃圾,而使得今年年中前,中南部部份縣市(如南投)垃圾堆置無處去,離島如澎湖也因為垃圾轉運及處理費用增加,而企圖爭取自設焚化廠。在這場根本不該發生的「垃圾大戰」鬧劇暫歇之際,環保署不思好好檢討如何避免再次發生這種垃圾調度問題,同時藉機督促與支持沒有焚化爐縣市積極減量與回收,反而在拜會澎湖縣政府時,由署長親自表達支持縣府興建小型焚化爐的決定,並允諾協助爭取相關經費(約5億)。[1]

在垃圾零廢棄目標已達成一半的此時此刻,在各焚化爐餘裕量越來越大的此時此刻,在中央與地方財務皆越來越困難的此時此刻,環保署長有必要違背曾與民間社會達成共識的政府政策,做出這樣的承諾嗎?由此可見,環保署雖然政策已經定調為零廢棄,但心態上仍然以末端處理的舊思維在面對垃圾問題,令人遺憾。

澎湖縣是個生態資源相當豐富的群島,面積不大,約128平方公里,人口十萬人,居民主要仰賴漁業及觀光維生,觀光人口於2014年時達95萬,但由於秋冬兩季海風強勁,遊客多集中在4-9月之間到訪。據澎湖縣環保局估計,觀光季節的垃圾清運量約較非觀光季節增加10%左右。該縣垃圾產生量於2014年時約每日91噸,其中有48噸回收(包括36噸的資源物、11噸的廚餘、1噸的巨大垃圾),回收率達52.76%;其餘的43噸則有38噸送至高雄焚化,5噸就地掩埋。因此讓縣府頭痛的,正是這每天43噸沒有回收的垃圾。

這每天43噸的垃圾中有什麼?根據澎湖縣的垃圾成份分析資料,其中有將近18噸的廚餘與木竹稻草落葉類,16噸的紙類以及近8噸的塑膠類;這三者就佔了95%以上。廚餘等可分解的有機物質,若能與其他垃圾分開來,可堆置成肥;但若與其他垃圾混在一起送去焚化,反而會產生世紀之毒戴奧辛:因為廚餘中含有鹽分,且可能和澱粉或蛋白質產生水和,據日本一研究指出,這樣狀態下的氯鹽在焚化時很容易產生戴奧辛。因此縣府當務之急不是蓋焚化爐[2],而是想辦法教育民眾並採取配套措施,讓民眾務必把廚餘和其他垃圾分開來。日前,驚傳澎湖垃圾分選廠因為惡臭引發附近居民抗議而宣佈關廠,究其失敗原因,正是沒有要求民眾要把廚餘與其他垃圾分開來,而只想靠環保署補助購買機械設備來解決問題。[3]

澎湖垃圾的組成。圖片來源:看守台灣協會。

對於一個以觀光與漁業為定位的小島而言,教導居民與觀光客做好垃圾分類,應該不困難吧!如果能讓所有島民認知到,把廚餘和其他垃圾分開來,不僅廚餘可進一步堆成肥料,也有利於其他垃圾進一步分類回收,在降低垃圾處理費用的同時還可為政府或社區增加收益;同時島上堆置的垃圾或資源物也不會發臭長蛆,可保持環境整潔,提升整個島的觀光價值,如此會有多少民眾不願配合?對於觀光客而言,在其坐船或飛機來島的過程中,在其住宿的地方,在導覽的過程中,都有充足的機會與時間,教導他們不要亂丟垃圾以及在澎湖如何做垃圾分類,要讓他們知道保護澎湖的生態環境,就是保護自己觀光權益;應該沒有多少遊客會喜歡泡在滿是垃圾的海洋吧?同時在一些景點或人潮聚集地,設置廚餘、塑膠、紙類、金屬等不同類別的回收桶,讓遊客不會為了貪圖小方便而隨手丟棄垃圾,如此當有助於進一步提高垃圾回收率及降低清掃環境的頻率。

除了廚餘以外,如何減少塑膠及其他垃圾的產生並促進其回收?這個問題相當適合島上居民一起來討論,讓大家一起來發想。比如,如何建立一個旅行杯的服務系統,讓商家不用提供免洗飲料杯?縣府是否可以在適當地點設置飲水機,減少民眾購買瓶裝水?島上販賣商品如何減少不必要包裝?餐飲業如何避免使用塑膠?旅館與民宿業者是否可以不提供牙膏、沐浴乳、洗髮精等,同時讓觀光客知道,洗澡根本不必用這些個人「害生」用品?是否可協請海軍在巡航台灣海峽時,順便停靠澎湖,協助運送垃圾或資源物回台,減少垃圾清運費用及增進在地回收商回收低價值資源物的意願?在島上長達半年的淡季期間,每年縣政府與島上居民皆有充份時間,好好討論、規劃與準備這些可促進垃圾減量與回收的措施。

日本有個美麗的小村莊叫上勝町,在2003時宣稱要達到零廢棄,至2008年垃圾回收率就已經達到85-90%的水準。這個村莊的居民透過自己的方式,達到這樣令人驚豔的環保成就,方式包括高達44項的垃圾分類項目,整理得乾乾淨淨同時有人將回收物資再製/修復的資源回收場,以及不提供包裝、要求民眾自帶容器盛裝的生活用品販賣店。[4]除了上勝町以外,全球也有好幾個城市早在2003年就已達到60%、甚至80%以上的垃圾回收率!所以,只要大家能夠以創新思維來看待廢棄物,零廢棄目標並非不可能,希望環保署與各地方環保局有為者亦若是,千萬不要半途而廢。

舊金山在2009年達到77%的垃圾回收率。圖片來源:看守台灣協會

2003年以前達到60%回收率的地方。圖片來源:看守台灣協會

註:
1.〈環保署支持澎湖興建垃圾焚化爐〉,中央社,2015.06.22。
2.如若蓋了焚化爐,以每日43噸的規模,也只能設置小型焚化爐,但小型焚化爐的空氣汙染防治設備更為簡陋,排放的戴奧辛與重金屬對澎湖海產與食物鏈會有更不利的影響,且有害飛灰的固化物一樣要掩埋,澎湖的掩埋場不是已經飽和了嗎?難道日後還要擴建掩埋場或把飛灰固化物海運回台?這樣的選擇,反而是不智的選擇。
3.〈澎垃圾分選處理場 要吹熄燈號〉,自由時報,2015.07.28。
4.〈山村阿婆賣樹葉年賺千萬圓:締造傳奇的德島上勝町〉,自由時報,2015.08.14。

※ 本文轉載自 看守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