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9月04日
摘錄自2015年9月1日中央社台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新華社報導,甘肅白銀農地常年遭到重金屬汙染,近年使用「神土」凹凸棒石修復受損土壤,許多村民看到原本寸草不生的荒地,竟然長出綠油油的蔬菜時,紛紛要求將新法用在自家農地。
凸凹棒石(Palygorskite),又稱坡縷石或坡縷縞石,結構具有層、鏈、纖維狀晶體結構,與奈米級孔穴通道,吸附性、懸浮性、離子交換性良好,可以降低農藥和重金屬殘留。
報導指出,白銀市是大陸重要的有色金屬冶煉加工基地,但因長年忽視環保,土壤的重金屬不斷積累,重金屬汙染農田達7870畝,鎘、鉛、砷、鋅含量均超過國家二級標準。
當地沙坡崗村民顧正楷說,1980年代開始,當地已經是種什麼都不能活,「連樹也會死」,村民有七成舉家搬遷。但看到新法實驗竟然能讓田裡長出蔬菜時,好多村民都來爭取,希望此法儘早推廣實施。
負責修復土地的企業副總王偉軍說,凹凸棒石是當地特產,甘肅儲量達10億噸,利用凹晶材料吸附重金屬,實驗農地改善效果良好。
對於凹凸棒石的修復原理,甘肅凹凸棒石應用研究院精細化工研究室主任王永斌說,凹晶材料打成漿體後,混入預處理的土壤,吸附完後,再將其與土壤分離,可以實現原地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