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成群的蝙蝠飛過害蟲肆虐的玉米田,農民該感到惜「蝠」了!根據美國一項新研究,受到蝙蝠保護的玉米,不僅可以減少一半的蟲害,真菌感染的機率也大幅降低,至少替農民帶來10億美元(約新台幣324億元)以上的整體收入。
除了除蟲害,蝙蝠也是重要的授粉動物。圖片來源:Bernard DUPONT(CC BY-SA 2.0) |
蝙蝠來光顧 玉米受損程度減五成
研究人員在2013至2014年間,正值美國南伊利諾州玉米生長季的時候,於夜間將400平方公尺大小的玉米田以網子完全圍住,排除覓食蝙蝠的影響因素,創下科學界首例。
到了白天,圍住玉米田的網子就會收起,讓農民與食蟲性的鳥兒進入。
研究團隊將分析鎖定在棉鈴蟲對玉米造成的損害。結果顯示,蝙蝠掠食棉鈴蟲的所在,玉米核受棉鈴蟲損害的程度即減少56%。研究者因此認為,玉米損害的減少可歸功於蝙蝠。
研究成果於14日發表於《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不用靠基改 農民每公頃多賺256元
啃食玉米的棉鈴蟲,是紅蝙蝠的獵食對象。圖片來源:Wildreturn。(CC BY 2.0) |
棉鈴蟲是一種蛾(Helicoverpa zea)的幼蟲,會破壞玉米,廣布於世界各地,也是北美東部紅蝙蝠(Lasiurus borealis)的獵物之一。
雖然全美84%的玉米為基因改造玉米,能在殺蟲劑的輔助之下抵抗棉鈴蟲,但研究團隊表示,實驗栽種的玉米並未經過如此的基改程序,並且全世界68%的玉米也不是基改玉米。
根據研究結果,整體而言,蝙蝠可增加玉米產量1.4%。以目前的玉米價格計算,每公頃約可產生7.88美元(約新台幣256元)的價差,全世界等於可增加10億美元(約新台幣350億元)的價值。
蝙蝠:生物多樣性的關鍵
研究團隊並未估計蝙蝠對於受同樣病蟲害的其他作物的效果,例如棉花和大豆。不過研究結果卻出現意外的收穫:受蝙蝠保護的玉米,穗真菌感染情況較少,伏馬菌素(fumonisin)濃度也較低。真菌產生的伏馬菌毒素,是家畜健康的一大威脅,也大大減少了作物的價值。
在全球,蝙蝠面臨許多生存威脅。根據研究,平均每年就有2.4種授粉鳥類和哺乳類物種,又往滅絕更靠近了一步。
研究人員認為,身為昆蟲的掠食者,在玉米主宰的經濟型態,蝙蝠扮演重要角色,也是保存生物多樣性的關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