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廢教育不能等 台、日籲「黑潮帶」國家重視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海廢教育不能等 台、日籲「黑潮帶」國家重視

2016年沖繩、台灣海洋漂流物對策交流活動系列報導三

2016年02月04日
本報2016年2月4日沖繩訊,陳姿蓉報導

台灣官方與民間連續兩年與日本沖繩官方及民間進行「沖繩、台灣海洋漂流物對策交流事務」,今年共計提出61項執行中的環境教育方案,並透過票選現場展演八組教案。除了強調「動手操作」以外,有半數教案是可讓幼稚園到小學階段的孩童參與,以達到從小培養環境意識的目的。

雙方最後也達成共識,認為僅有台、日兩國參與仍有所不足,未來將會擴大交流範圍,以黑潮流經的國家為最初的主體,期待未來或許可擴展至東南亞地區,而交流方式仍然維持國家對國家、地方政府對地方政府、民間對民間的方式。

攝影:陳姿蓉。

現場展演八組教案。攝影:陳姿蓉。

沙灘上、室內都可操作的環境教案

記者觀察,多數與會者較重視「動手操作」,而這些環境教育方案還包含延伸思考的帶領,因此需要引導人有一定經驗;其次就是強調方便性,要能夠適應各項場合,在沙灘上可以操作、在室內也可以操作;最後,其中大約有半數教案是最低可讓幼稚園到小學階段的孩童參與,這也體現了各團體主要的共識仍是針對表達方式修正,以達到從小培養環境意識的目的。

在教案改良部分,大多數與會者傾向於是跨教案的整合,將現場展演的教案有相關連的串成一系列的連貫教案;或是將教案修改成電腦版以方便使用網路傳播,使其擴散效應得以倍增。在於推廣的難處部分,日本團體所面臨的問題與台灣情況多所雷同,例如:人力有限無法持續推廣或負擔相當重,又或是響應民眾有限,推廣困難。

台灣團體分享相關經驗。攝影:陳姿蓉。

台灣方面則分享相關經驗,例如:成立講師隊或是志工群,又或是吸引學校老師前來加入、學習教案,並可多方拓展環境教育;而響應狀況或是參與率,則可以透過政策提出相關要求或是獎勵制度,如服務學習時數,台灣學生目前大多需要滿足一定的時數或是參與一定課程才可畢業,雖這部分是強制參加,但不可否認也增加接觸機會,便有機會影響學生族群,並提供台灣的志願服務榮譽卡制度供日方參考。

最終民間的交流部分,海洋公民基金會執行長翁珍聖提到教案會因應對象、地點或人數進行變化,甚至也可能因地區習慣不同有所改良。因此不論未來共同的項目是否有變化,發展一個資源互享的網路平台是大家的共識。

雙方共識:持續交流 擴展至「黑潮帶」國家

交流活動的最後,主辦單位沖繩縣環境部代表野上大介整理過去兩年以來的交流進程,並表示2016年希望除了建立平台,確保後續持續交流的管道以外,還希望將合作模式確認、穩固,並開始擴展交流對象。

雙方最後達成共識,認為僅有台、日兩國參與仍有所不足,未來除相鄰的沖繩、台灣以外,上海或是福建將為下一步,三地將成為合作核心,期待未來有機會還可逐漸擴大至東南亞地區。

於交流尾聲,沖繩縣環境部長當間秀史致詞表示,感謝這三天所有成員的參與,這次的交流行程在大家努力的討論以及參與下已經完滿結束。於交流期間,兩方在想法或實際教案上均有不少收穫,希望大家回歸原本的崗位時能夠有所發揮,並盡力推廣、擴展出去。推廣的方法沒有其他,就是用熱心與熱忱去感動對方一起加入行動!最後以官方代表的身分表示希望未來仍有機會交流,且希望下次能更好!(回看系列報導

攝影:陳姿蓉。

台、日交流活動合影。攝影:陳姿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