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岸生態浩劫再起 直擊「德翔台北」擱淺油污事件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北海岸生態浩劫再起 直擊「德翔台北」擱淺油污事件

2016年03月28日
本報2016年3月28日新北訊,林倩如報導

「德翔台北」輪10日擱淺於石門外海,24日上午11點多船身因連日被海浪衝擊所出現的裂痕擴大,至晚間斷裂,9點50分確定燃料重油外洩,加上隨時有翻覆之虞,油品一旦外洩將造成重大海洋污染,有毒物質流入海恐要花三個月以上時間清除,環境得花三年以上才能修復,影響地方觀光、漁民漁業,情況一度危急;現岸際油污範圍從岸邊200公尺擴大到近2公里(自啡木屋綿延至和昇會館)。

昨(27日)天氣轉好,環保署水保處表示,下午4點45分起重啟抽油,希望趕在連續48小時完成前半部300多公噸油料作業,同時將九只危險貨櫃定位,防範落海後可追蹤尋回。

德翔台北輪擱淺於石門外海北方約500公尺處。攝影:林倩如。

緊急應變  防毒物、油污再擴散

全貨櫃船本國籍「德翔台北」(T.S. LINES),10日上午航向台中港,行經石門外海時發生機械故障、船艙進水,且被東北季風推往岸際,導致在離岸0.3海浬處觸礁坐底;11日為登船評估船隻受損情形,卻因天候不佳,發生直升機墜機意外釀成死傷;12日展開現場作業,進行岸際油污巡查和清除工作;13日船東備妥抽油設備送上事故船前置作業,因天候因素至17日開始抽油,事發後到船體斷裂前,天候許可下僅有六個工作天,累計已抽除柴油35.61公噸(已全部抽除)、燃料重油216.91公噸(以易翻覆的後半段為主),仍有約239.58公噸燃料重油、29.84公噸潤滑油、35公噸廢污油水,及原載392個貨櫃(內含九只危險品櫃,另五只空櫃落海沖至岸邊)。

24日在石門區公所,除連續召開兩次第14、15次現場應變中心會議,行政院院長張善政並指示政務委員許俊逸召開立院級應變專案小組會議,25日下午赴現場視察狀況,巡視會議由交通部航港局、環保署水保處、船東進行簡報。

張善政院長親至擱淺現場巡視,隨後於石門區公所主持工作會議。攝影:林倩如。

交通部航港局北航中心主任劉志鴻說明,在油污部分:殘油尚餘304.42公噸,其中燃油239.58公噸對環境污染較為嚴重,已要求船公司改善工法,預計七個工作天內完成。在船貨部分,九只危險櫃(含20公噸過氯酸鉀、18.2公噸甲苯、19.5公噸脂類、8.5公噸腐蝕性清潔劑、6公噸可燃性潤滑油,具高危害性有毒物質約72公噸)均位於船體前半段坐穩海床,翻覆機率較低暫無立即危險,將優先標定AIS信標並予以吊離,若後半段貨櫃落海,則派工作船投放AIS、加速拖岸處置;船貨移除計畫24日已完成初審,要求船東31日提送完整報告,甲板貨櫃移除約需十個工作天,貨艙內貨櫃移除約需40個工作天。在船體部分,責成船公司儘速提送計畫送審。

在啟動油污染緊急應變機制方面,依據行政院「重大海洋油污染緊急應變計畫」油外洩或有外洩之虞達100公噸至700公噸,德翔台北近460公噸燃油為第二級應變層級,負責統一指揮調度的環保署10日即啟動應變機制,於石門區公所開設油污染現場應變中心,當天下午召開第一次會議。

水質保護處處長葉俊宏表示,包括老梅綠石槽、石門漁港、草里漁港、核一廠進水口等環境敏感區,已備妥相關應變資材以為因應,24日封閉草里、石門、富基漁港,25日上午再封閉石門洞,同時成立專家會議諮詢意見,岸際油污清除工作劃設各單位責任分區。日間夜間24小時監控船體狀況及油污染情形,督促船東進行殘油抽除作業與水質採樣檢測,提醒漁民保全證據以利列冊彙整,亦模擬船體若斷裂四個危機情境之應變作為。他補充,目前船公司派遣清理人員不足,應增派至100人;現勘老梅綠石槽應變資材不足也應僅速備齊。

而德翔台北的代表再就殘油、貨物、船體移除三個計畫說明,因船體實際受損狀況尚不明朗,未來將依實際上船勘查後,浮揚船身或現場解體移除之。

金山文史工作室郭慶霖發言。攝影:林倩如。

海污衝擊沿岸漁業  漁民叫苦

會議上金山區漁會理事長簡銀柱、金山文史工作室郭慶霖尤其針對船公司表達不滿,簡銀柱說,漏油造成社會恐慌,漁民抓的魚沒人敢買了,我們採的石花、海菜誰負責?不好好處理的話不排除發動抗議。郭慶霖則說,2008年晨曦號同樣在石門外海擱淺漏油,歷來發生多少船難,他們靠岸漁民只能「靠北」,長期以來殃及生態資源,一再重演北海岸的美麗變成哀愁。

新北市市長朱立倫指出,將從寬照顧在地所有受影響的居民漁民,希望行政院全力支持,船東更要負起完全責任。

而對於外界質疑行政怠慢,張善政回應,以百分百的強度處理發生的事情,中央應變專案小組分為三個小組,第一小組由環保署負責控制與清理殘油污染,第二小組由交通部負責因應貨櫃落海對附近航道的影響,第三小組由農委會處理漁業、觀光損失等後續補償問題。另外,水質監控若確認沒問題,農委會應儘快對外說明,解除消費者對漁產品的疑慮。

台二線29.5公里處  黑色海岸線悲歌

26日的北海岸,度過忐忑一夜,難得天氣放晴了。小小的草里漁港內已佈設攔油索,習慣來此釣魚的居民余先生表示,這裡可釣到烏魚、黑毛、白毛,位於上風處,還沒有什麼味道。

草里安檢所黃先生則說,不時去擱淺處觀察,北海岸生態豐富,油污帶來的傷害,沿著工作步道走下去心情會很沉重。重要的是,船失去動力到擱淺的示警回報掌握,及離岸3海浬之際即須強行往外海拖曳;該海域本容易觸礁,加上東北季風強烈時節,船公司亦應調整、更改航行路徑。

而核一廠用來冷卻發電機組的海水,是否可能因油污而無法使用?核一廠公共關係課課長潘金枝說明,貨船擱淺在核一廠西側,距電廠進水口約1.8公里,因核一廠位於上游,據海上風向及海流研判,目前該事件對核一廠運轉沒有影響。不過,昨油污往東飄移,環保署警示核一廠加強警備。

草里漁港佈設的攔油索。攝影:溫于璇。

啡木屋觀景台,成為眺望德翔台北輪之景點。攝影:溫于璇。

船舶裂縫位置在第3貨艙處。攝影:周昭蕊。

越往西去,越逼近巨大的萬噸物體,空氣瀰漫不祥的刺鼻油臭味。啡木屋後的高台,觀覽人潮聚集,大砲相機、空拍機上場,海巡署人員拿著望遠鏡監看德翔台北輪。

油污清除難  需時三個月以上

石門居民、擔任除污人員的李先生表示,里長一廣播號召,上周一就來了,找了幾個朋友一起,每天先在(貝兒咖啡)指揮站集合進行分組四~五人,最一開始清理海邊垃圾,不然沾附到黏著性高的重油將更難處理;外側鋪設吸油棉索、內側以吸油棉墊作為工作步道,兩者之間為主要工作區,腳下須一片片放置棉墊避免造成二次污染,清除分四個階段,先用杓子一匙匙撈油,小桶集中到大垃圾桶、儲油桶,過程分類,被油污染的垃圾由民間清潔公司運走,接著用吸油球吸礁石縫隙中的油,再來用低壓水柱淘洗,最後用高壓水柱強力沖洗;石門洞那邊是沙灘,得用鏟子鏟再油沙分離。居民都知道這裡有暗流、海況難以預測易出事,推估大概得花三個月以上除油。

自東到西的岸際油污染防範與清除工作之分區依序為:啡木屋往東900公尺處─核一廠,由國防部協派兵力;啡木屋─往東900公尺,由海巡署協派人員;啡木屋─貝兒咖啡,由船東責成海歷公司派員進行;貝兒咖啡─聖安宮,由新北市環保局負責(設置作業區備便高壓噴槍清洗機);聖安宮─石門洞,由船公司負責。清污人員則選用當地里民(草里、茂林、石門、尖鹿等里)、漁民為主。

一路小心踏走,大片潑灑的濃稠墨色怵目驚心,傍晚夕陽時分聖安宮的前方散落著貨櫃,抬著大底片相機器材的郭先生來到岸邊,所學背景地質、海洋,勢必趕來關心記錄,他說,自己是旗津人,小時候常看到船擱淺,時空條件雖不同,政府危機管理的進步仍不多;而以現場推判,應該是漲潮時漏油,但沒有佈設攔油索頗為奇怪。

八年三起漏油事故  海上防災亟需重新治理

基隆周邊外海近年來擱淺意外頻傳,2008年巴拿馬籍貨輪晨曦號,2011年巴拿馬籍砂石輪瑞興號,距離核二廠不遠,引發安全疑慮,連同德翔台北輪,八年內三起漏油污染事件,海洋污染罰則過輕,船東往往把破產當護身符,搶救SOP等檢討及預防政策,包括失去動力、擱淺時的示警系統、第一時間拖離事故船、海岸線應劃設明確責任區、現有航道檢視、污染罰則、海上保險等等規範,亟需重新治理。

另值得注意的是,原定7月掛牌成立的海洋委員會,如今在立院被要求檢討配套,暫時喊卡,專責海洋事務的機構回返原點討論建置;海洋島國,若總望災難興嘆,僥倖依賴運氣,豈非十足諷刺。公部門專業且積極的整合革新,全民並提高危機意識的監督,才能共同保護海洋生態及漁民的福祉。

大批人力投入除污作業。攝影:林倩如。

近2公里的岸際油污範圍。攝影:林倩如。

清污人員著防護衣、膠鞋、手套等拿杓子舀油,並進行垃圾分類。攝影:周昭蕊。

除污人員在岩岸縫隙中放置吸油棉索。攝影:周昭蕊。

海鳥於遭污染的海岸覓食。攝影:周昭蕊。

潮間帶生物首當其衝受害,全身滿是油污的螃蟹。攝影:周昭蕊。

潮間帶被厚厚一層油污覆蓋。攝影:周昭蕊。

傍晚下班,明日再戰,除污人員辛苦了。攝影:林倩如。

收集污油之大垃圾桶,右邊是被油污染的垃圾。攝影:林倩如。

聖安宮前方,數個落海空櫃被海浪沖至岸邊。攝影:林倩如。

遠眺德翔台北輪,後半段船體傾斜約45度。攝影:林倩如。

 

作者

林倩如

唸的是跨領域藝術和社會發展,而仰望著山野、也想奔向大海,書寫、行動、環境、多元差異文化,追求自由的移動,深邃回應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