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望海巷織起保育網 專訪公部門推手蔡馥嚀(上)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替望海巷織起保育網 專訪公部門推手蔡馥嚀(上)

2016年06月08日
本報2016年6月8日基隆訊,林倩如報導

望海巷潮境海灣資源保育區,上月12日正式公告,乃基隆市第一個保育區,亦為台灣新增第28處漁業資源保護區。規定範圍內禁止採捕水產動植物,2~6月採季節性開放採收,僅限設籍基隆市民或漁會會員,勸導期二個月,自8月1日起,違者可開罰3萬至15萬元罰鍰。今天(8日)世界海洋日特推出「望海巷三部曲」,介紹從市政府到民間公民參與,共同催生促成保育區的各種努力。

(右二)蔡馥嚀。圖片來源:蔡馥嚀。

右二為產業發展處海洋事務科科長蔡馥嚀。圖片來源:蔡馥嚀。

女科長闖入陽剛漁業世界 勤跑田野換一份信任

推動保育區成立的路上,產業發展處海洋事務科科長蔡馥嚀是關鍵的操盤要角之一。她穩重、細心且充滿熱忱、感染力,不同公務單位的工作經驗,更累積出變通協調的能力。

彰化人,海大水產養殖系出身,1999~2006年任職農委會水產試驗所,2009~2012年漁業署企劃科,2012年6月回基隆市政府服務,2014年擔任科長。海洋事務繁雜,在仍以男性為主的陽剛世界裡,她親身親為勤跑田野走訪請教,漸漸獲得娛樂漁船、漁業產銷班、潛水客、釣客、漁會、漁民等各界的信任,扭轉了原本各自為政的結構,並串連走出一條生態保育結合永續漁業以帶動經濟發展的路,更一再再展開行動,從保育區劃設到禁用流刺網,穩健地鋪陳推進海洋要務,勾勒著宏觀的保育藍圖。

她回想,水試所屬研究性質,進行魚類精液保存、保種冷凍乾燥,誘發九孔牡蠣三倍體等工作;轉任漁業署時,初期很痛苦,不適應行政庶務上要求快速反應的狀況,主要對內負責研考業務,卻也因此很快熟悉認識全署之主事窗口。

公民設計的可愛圖宣。圖片來源:蔡馥嚀。

海科館設計望海巷海洋保育區的可愛圖宣。圖片來源:海科館。

主動出擊第一線 替基隆漁情注入活水

到基隆市政府後,把例行事務發揚光大,轉為對外互動變多,隨時「聽聽、看看、走走」。起初職內資源保育類的項目,不外乎投放人工魚礁、水產種苗放流等等,而她習慣挑戰既有操作模式,譬如服役30年、原為水試所研究試驗船「海建號」的船礁投放作業,「它的功能原本在追蹤全台灣的人工魚礁定點,自己也化身成魚礁,只有少數幾個人看爆破多可惜,多麼富具教育意義的故事。」最後是20多艘船艇一起出海觀察。

後承辦漁業行銷、休閒漁業等業務,「這時才開始接觸漁業,捕撈、消費,多少跟原來資源保育的觀念產生內心衝突。」找到平衡點後,她企圖轉型產業精緻化。基隆漁獲生產大,除了鎖管之外,大明蝦、透抽、螃蟹等均為大宗產量,然腹地較小缺乏包裝、加工、通路,少有自產自銷,「捕撈量減少之際,當提升產值,輔導漁民可以不用捕那麼多魚,但仍維持好收入。」盤點魚種資源、予以產銷定位,同時,邁向永續海鮮。

而過去跟漁民的交涉由來透過漁會,常常保持陌生的平行線,「漁民講話聲音大,音調高亢,容易誤認、以為對方不耐,習慣了就還好。」三個漁業產銷班不同漁法,有次,漁會新任總幹事陳文欽第一次找釣小卷業者討論製作生小卷行銷,漁民反應激動近乎拍桌叫囂:「以前從來不理我們的啊」,後來回購率不錯,下次開會漁民就笑咪咪。

還有次帶產銷班到水試所研習,他們才確實了解流刺網的殺傷力,「漁民看不到水下啊,都知道魚變少,藉由實際影像,他們便可能改變放網行為。」基隆包括水試所、海科館、海大等等相關資源機構,漁民鮮少知道能利用,著實可惜,蔡馥嚀與陳文欽有志一同,規劃定期交流學習。

又比如辦理鎖管季,發現配合船隻只剩一艘,她主動出擊,直接跳下去協調提高漁船數量,此後再把娛樂用船拉進來做魚苗放流,不時宣廣清除覆網、淨海等理念,共好互助,帶來翻轉,各環節到位,慢慢形成一個保育行動的支援網絡。

志工拿貼紙協助宣導:蔡馥嚀。

志工拿貼紙協助宣導。蔡馥嚀。

找到保育起點 望海巷雖小 卻要發酵到最大

2012年,因處理海建號的關係,認識了活塞教練、軟絲爺爺——王銘祥,「他極熟悉望海巷海域,向他請益投放深度、位置等問題,投太深怕變成廢鐵無用,或丟到其他魚礁上面。」發展生態潛點亦是活塞教練關心的事情,她坦言,當時號召一堆人出海其實冒著不小的安全風險,但相信,多一個人參與,日後便多一個關注,「潛水客會自動去觀察」而擴大各種能見度。

海建號延伸的合作交流,教育、媒體、漁民、在地居民、海洋志工等等,對蔡馥嚀來說,正是啟動海洋保育的起點,建立彼此堅固的鏈結。活塞教練四、五年前已有劃設保育區的構想,市府亦醞釀兩、三年,面對漁民不解、釣客反對等聲浪,一方面持續溝通、以行動證明其好處,一方面則藉淨海淨灘培養公民參與,並向外尋求社群支持,多方默契磨合。

去年11月,由海科館產發組主任施彤偉於基隆市漁業諮詢委員會正式提案保育區,進行相關修正跑程序的同時,另舉行三場說明會,哪裡有意見就去做簡報說服,「並非市府單打獨鬥,漁會代表漁民、海科館代表教育、活塞教練代表海洋志工,他們均列席幫忙回應發問。」重點在打造漁業、海洋的未來,大家可以做什麼?

生態多樣的望海巷海灣,是基隆市三個人工魚礁區(望海巷、大武崙及基隆嶼)之一,周圍海底屬一天然魚(珊瑚)礁區,海洋資源相當豐富,海域周邊地形屬岩岸,有珊瑚群聚,中間為砂地,乃漁業署及基市長期投放經營的人工魚礁區。劃設範圍15公頃海域,自潮境公園一直到望海巷海灣潮間帶。漁業署9日發文「修正後核定」,市府12日即正式公告,「一分一秒不想浪費,大家等很久很久了。」她說。

雖然面積不大,受限於望海巷海灣位處行政交界,右邊有2/3為新北市海域;故也因此對漁民衝擊較小得以順利成功劃設,公告迄今各種正面迴響,所有能量匯聚起來,舉牌宣導志工快閃,愛海人通報違規,海巡、岸巡動起來聯合查緝,「總之先踏出第一步,希望漸進再把上方環保復育公園彎角部分也劃進來,那邊的珊瑚礁生態蓬勃,」蔡馥嚀補充道。(續看下篇

望海巷潮境海灣資源保育區劃設範圍。圖片來源:蔡馥嚀。

望海巷潮境海灣資源保育區劃設範圍。圖片來源:蔡馥嚀。

望海巷潮境海灣資源保育區現場示意圖。圖片來源:蔡馥嚀。

望海巷潮境海灣資源保育區現場示意圖。圖片來源:蔡馥嚀。

望海巷三部曲

作者

林倩如

唸的是跨領域藝術和社會發展,而仰望著山野、也想奔向大海,書寫、行動、環境、多元差異文化,追求自由的移動,深邃回應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