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汞監測網 環署揭牌亞太環境監測技術中心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建立汞監測網 環署揭牌亞太環境監測技術中心

2016年06月15日
本報2016年6月15日台北訊,鄒敏惠整理報導

台灣冬季的空氣污染較高,除了大眾熱議的PM2.5,汞污染物也是空氣品質的關鍵。環保署昨(14日)揭牌亞太環境監測技術中心,將協助亞太地區國家建立汞監測採樣分析技術,並可共享東亞國家汞監測數據、測站資訊、掌握汞特徵及變化等資訊。

1050614新聞相片-揭牌

環保署長李應元、美國在台協會副處長傅德恩、外交部北美司副司長姚金祥、越南使節代表陳維海及泰國駐臺商務處處長陳春蘭出席揭牌儀式。圖片來源:環保署提供。

環保署6月與美國環署共同舉辦「大氣汞監測國際合作會議」,共有來自美國、瑞士、日本、韓國、印度、蒙古、越南、泰國、柬埔寨及孟加拉等國政府及學術研究部門10餘位代表與會。

人為產生的污染物中,汞污染物藉由氣流長程傳輸影響全球空氣品質,或經由降雨進入水體、魚體,對環境影響深遠,引發各國重視汞監測議題。

環保署表示,近年來由於亞太地區經濟與工業快速發展,我國自民國95年開始長期觀測跨境污染傳輸,與美國太空總署(NASA)簽署合作協定,在海拔2862公尺的鹿林山設置鹿林山大氣背景監測站,並於民國101年與美國簽署合作協定,加入全球大氣汞監測網(AMNet)及美國國家汞沈降監測網(NADP),並與美國海洋與大氣總署(NOAA)共同合作,加入溫室氣體(CCGG)全球觀測網。

為探討東南亞生質燃燒污染物之跨境長程傳輸,明(2017)年將持續與NASA及NOAA進行長期監測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