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橫的神話 該落幕了 | 環境資訊中心

中橫的神話 該落幕了

2000年08月11日
作者:李永展

一場規模五點三的地震來襲,讓還來不及從九二一大地震恢復的中橫山區再度受創,數條人命又葬送在這柔腸寸斷的中橫公路上,而搶通中橫似乎就像薛西弗斯推石頭的希臘神話,是個永遠看不到結果、無止境的懲罰。不斷上演的安全威脅與生態浩劫,以及猶如無底洞的財政支出,對於政府全面搶修中橫的政策無疑是一個不容逃避的強烈警訊,除了搶修回復一途,中橫能否有不同的命運? 

綿亙南北的中央山脈是支撐台灣的天然屋脊,整個中央山脈所形成的完整生態系更是維持台灣自然環境穩定的生態區塊,而中橫公路就像是橫切在這區塊上的一道傷痕,將台灣切斷成割裂的生態孤島。特別是在九二一地震的撼動之下,原本即屬變質岩及板岩的邊坡脆弱結構,更加形成搖搖欲墜的危岩,尤其在谷關至德基路段,邊坡坍塌高度達一五○公尺以上者多達數十處,而一三○餘處的路基流失缺口導致必須往內側邊坡開挖施工便道,更造成邊坡地質結構的再次破壞,儘管勉強搶通,但遭遇四月初的大雨以及日前的餘震仍舊不堪一擊。

山崩地裂土石奔流的景象,不僅危及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更造成災區溪流生態在一再的堆土重建下,水源水質的巨大損失,全面性水源的污染,致使下游大台中地區幾百萬人無水可用,而數十億元(根據交通部公路局估計搶修及復建經費將近八十億元)的修路經費也就此化為烏有。中橫公路猶如安全、生態與財政的大黑洞,一個越治越糟的死胡同。

基於安全、生態以及財政的理由,立即停止盲目搶修中橫公路,從開發變更為保育目標,是新政府在面對中橫公路必須有的另類思考。面對全面性的坡面鬆動、無可抵擋的土石流,人們唯一能作的就是避免再度傷害,交予時間自然恢復癒合。至於區內居民的安置問題,目前因為當地謀生困難,早已有三分之一以上遷出,而若能將投入修路的經費轉移至協助居民遷移,亦將能大幅減輕環境的壓力。

事實上,中橫公路的時代任務已經過去,早年為了開發山林、生產高級水果、安置榮民以及打通東西交通的任務已面臨改變或調整:開發山林需被保護森林水源的觀念取代、物美價廉的進口水果已使土產同種水果喪失競爭力、榮民的安置問題已隨著歷史的步伐變遷、而發達的空運與鐵路亦使中橫卸下聯繫東西交通的使命。而在此之後,現今最重要的是恢復以中央山脈為完整生態系的自然保育軸,使其不僅成為維護生物多樣性的核心,更為台灣東西兩側城市重要的水源水質涵養區;而對於長期以來遭受政策壓抑與邊緣化的原住民族,更是一個重新尋回其空間與土地的機會,以其所長回饋社會,實踐其與自然共存的生命觀,成為土地的守護者。

當以開發為導向的中橫,通不過自然的考驗,我們是要繼續以人類愚蠢的傲慢與大自然做生死搏鬥,不顧一切強行搶修?還是順應大自然啟示,將中橫重新定位為山林生態遊憩道路,僅維持最簡單的交通功能,進而恢復沿線的自然林野生態?任何一條公路的死亡或消長,應該都有許多值得我們深思的地方,因為終究我們不能強迫環境提高她對人工施予的承載能力,從九二一大地震以及一連串的自然變化中,我們看到也體驗到了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