鎘米元凶 疑與品種有關 彰化又現鎘米 整治過農地首例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鎘米元凶 疑與品種有關 彰化又現鎘米 整治過農地首例

2006年10月05日
摘錄自10月4日中國時報彰化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彰化7月爆發經過汙染整治農地竟又種出鎘米,環保署持續追查發現,土壤含鎘量遠低於監測值,灌溉水源亦未檢出鎘。但該次鎘米以俗稱「在來米」的秈稻為主,加上國內稻米改良種類多,首度懷疑可能和不同品種特性有關,已和農委會合作實驗,以確認關聯性。

彰化遭重金屬汙染嚴重的土地經環保署汙染整治,在整治完成的184公頃農地上,今年7月竟發現4公頃左右的2萬2千公斤的稻米又有鎘汙染,立即全數銷毀。因該區域土壤都經過翻土酸洗並檢驗合格,仍種出鎘米,令人匪夷所思。

環保署已和農糧署合作,在同樣環境下種不同品種稻米,以確認其中差異性。官員說,以往發現的鎘米汙染源多為土壤,因此多未注意和稻米品種的相關性,此次應是國內首度進行類似稻米實驗,因尚未收割,仍待進一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