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世界中永績發展和環境公義的探索 | 環境資訊中心
深度報導

高科技世界中永績發展和環境公義的探索

2007年01月22日
作者:Ted Smith(「矽谷毒物聯盟」創辦人), David Pellow(華盛頓州立大學社區與鄉村社會學系副教授), David Sonnenfeld(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族群學系副教授);譯者 陳沁伶;校對 李毓蓉

過去數十年來,關於電子產業如何大幅度地改變我們的世界,已有數以百萬計的報導,但非常少的篇幅在強調此場革命的不利之處。很多人很驚訝,環境的破壞和職業健康的危害皆是高科技生產的一部份。雖然大多數的消費者渴望享受他們最新的電腦、電視、手機、iPods和電動玩具,但幾乎沒有人將這些產品價格逐日下降的情況,與第三世界裡一天僅得幾毛錢的婦女聯想在一起。更少人能體認到,那些強大的微小處理器和超迷你高容量記憶體,正傷害著生產勞工,以及鄰近社區的空氣與水。消費者沒有發現,當他們受到市場行銷影響、一窩蜂地購買最新的電子配件及產品時,他們原有的貨品堆疊、丟棄到世界各地的電子垃圾山。而他們當然不曉得,大部分電子配件的組裝環境,有如早期歐美工業時代時那般的危險。

如此普遍的漠視,是由於全球電子產業對健康和生態的影響,仍舊隱藏於消費者看不見的地方。高科技的製造商不只污染了工人,還包括了社區的空氣、土地和水;從美國的矽谷到英格蘭的矽谷,從台灣的矽島到中國的矽田,只要是那些工廠設立的區域或是廢棄物堆積的地方,都有污染。同時,這些公司帶來的地方性社會不平等以及經濟的分層,也一樣具危害性。雖然總裁和高階管理階層享有數百萬的高薪和黃金降落傘(golden parachutes),但很多負責生產的勞工不但生活在大規模又高度擁擠的工人宿舍,或是其他次級的住所,同時還要面對停滯不前的薪資以及毫無保障的工作權。不令人意外的,這些通常在血汗工廠裡工作的勞工們,在美國、拉丁美洲及西歐大多是女性、移民和有色人種,最近更包括尚未都市化的亞洲女性。同樣地,男性與女性之間薪資的鴻溝仍持續擴大中。

改變世界的勇者

中國工作人員正處理電子廢棄物 (圖片來源: Earth Negotiations Bulletin, ENB)在《挑戰晶片》這本書裡可見到許多世界各地具啟發性的領導人以及他們的遠見,他們正在挑戰隱藏在高技科革命背後,不被重視的健康、環境和社會不公的議題。我們都相信人類學家Margaret Mead所說的:「無疑地,一小群有思想且投入的人可以改變世界。的確如此,這就是一直以來我們僅有的。」雖然我們承認那些包括Gordon Moore, Bill Gates, Bill Hewlett 和 David Packard, Michael Dell等的高科技先鋒們所帶來的成就,但我們也要點明和放大那些未受表揚的英雄們,在這場高科技革命的另外一面帶來驚人的成就。他們一直以來都在努力使電子產業轉型,使其更重視勞工需求和世界各地受影響的地區。女英雄們包括:

• Amanda Hawe

Santa Clara職業安全與健康中心的創辦人(the Santa Clara Center on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亦是名律師,30多年來爭取改善工作環境,並幫助在暴露在化學毒物環境下工作,而不幸得到癌症的工人,以及他們一出生就有嚴重缺陷的後代。

• Lorraine Ross

一位在加州聖荷西的家庭主婦,她的女兒一出生就患有嚴重缺陷,這挫折給予她力量去挑戰矽谷中Fairchild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的污染行徑。這因此促成矽谷毒物聯盟的成立。

• Dr. Orapan Metadilogkul

一位在泰國的職業健康外科醫師。一九九○年代希捷科技(Seagate Corporation),危害其勞工健康,她因此與之對抗,稍後並面臨企業的嚴厲報復。

• Helen Clark

一位蘇格蘭的半導體工人,她奉獻一生,為在蘇格蘭矽谷的國家半導體工廠的中毒勞工發聲,她也促成蘇格蘭PHASE Two組織的成立。

這些和許多其他遭受企業所謂「非預期結果」的勇者們,儼然已是重要的領導者,帶領我們對矽谷以及世界上其他高科技中心的永續發展,從原本的悲觀,改變成懷有希望。《挑戰晶片》一書即是由草根運動發展出來的產物,是平民百姓們面對他們工作上或社區裡不公平的對待,所發出的聲音。在半導體工廠裡,長期暴露在化學毒物下的女性,沒有保護措施、沒有補償;一些想爭取權利組織工會,卻遭騷擾或解雇的人們;社區的女性喝下了受半導體工廠滲漏出來的毒物所污染的水,生下具有嚴重先天缺憾的孩子;亞洲處處可見走投無路的窮人或農人,被迫遷移到城市,因為他們中了每天丟棄在他們社區中,數以噸計的電子廢棄物所造成的毒害。

你我有責落實永續

這些故事都有共通點,不論是發生在美國矽谷、亞洲或拉丁美洲,不論是大廠IBM, Fairchild, National Semiconductor, Dell, RCA, Sony, Lenovo, 還是 United Microelectronics Corporation。藉由串聯北方及南方的勞工、住戶、曝露於毒物下,卻倖免於難的人、勞工運動者、環境學家、消費者和學者,我們的目標是告知、串聯在電子產品生命週期裡的各個階段的人們。從原料的擷取;到生產及各零件的製成、測試;到最後產品的組裝;到運送行銷、使用;到最終的拆解和丟棄;我們追蹤產品,記錄他們的影響,並合作避免他們所造成的傷害。

《挑戰晶片》記錄了工人、環境學家和一些世界各地的倡議者,他們在公部門和私部門裡強調出不平等的現況,同時也是我們希望的指標。這些努力並非只為了譴責,而是為了清楚的表明一個永續經營的電子業所應負的責任,並且提供其應有的願景。例如,歐洲、亞洲和美國的環保人士和倡議者已做出結論:電子產品的製造商,必須對全球出口的電子廢棄物,所產生的問題負更多的責任。

廢棄的電腦螢幕 (圖片來源: Nevada DEP)在美國的回收電腦行動(The Computer TakeBack Campaign,CTBC)和許多世界其他地方類似的活動,正逐漸大幅度地改變公共輿論,轉而支持延伸生產者對產品的責任以及回收產品 (see Byster and Smith, "Electronics Production Life Cycle"; Raphael and Smith; Tojo; Wood and Schneider, this volume)。電子產品的壽命越來越短,—「快樂餐」(Happy Meal)的電子遊戲和其他垃圾丟在一起,手機在幾個月內就汰舊換新,電腦則在短短數年內就被淘汰。消費者有權力和責任,來制止如此不環保的行為,舉例來說:戴爾(Dell)和惠普(Hewlett-Packard)說到如此浪費的行為而做出回應;他們認為產品設計上的創新,會淘汰過時的產品(see Raphael and Smith; Wood and Schneider, this volume)。即使環保人士已成功地說服幾家公司,簽署協議書,並為永續發展原則背書,但大部份的電子公司仍未在產品的設計、生產和丟棄方面採用永續發展的理念。

《挑戰晶片》的功臣,包括世界各地許多最能言善道、最有熱忱、和最有遠見的人、學者和提倡者,他們紀錄並挑戰全球電子產業,對社會和環境所造成的衝擊。自亞洲到北美,再到歐洲,這些作者因他們對勞工權益與環境和社會公義的貢獻而聞名,藉由這本書他們表明了他們高科技產品的高見。諷刺的是,為了連結世界各地的專家,這些運動者變成了最投入、也最了解內情的消費者,也成為使用那些由我們所挑戰的工業,所生產出的高科技工具的使用者。很明顯的,我們並非反對科技。我們的目標是找出有創意且不落俗套的方法,來成功地鼓勵企業信守他們的承諾,並成為一股帶領永續經營的力量。

全球永續的決策

一個當代民主關鍵性的挑戰就是要幫助一般人吸取相關知識,來參與管理這複雜的科技體系及產業(cf. Habermas 1976; Feenberg 1991, 1999)。希望《挑戰晶片》能貢獻給關心此議題的社區成員、電子製造業工人、健康保健專家、學者、工會領袖、環保人士和其他正想著更多解決之道的人,為全世界電子產業的設計、製造、組裝、拆解、和棄置的管理及永續發展做出努力。身為編者,我們嘗試要做些具有挑戰性的事,例如:搭起橋樑、連接科技專家和更多致力於分析組織民眾力量的廣大群眾。因此本書的目標,不只在檢視電子業對生產勞工和環境的全球衝擊,更要對現有勞工、倡議者和決策者做出貢獻,以確保全球電子業能對永續發展做出更有力的承諾。

在《挑戰晶片》我們強調藏在電子業、公共關係表面下的基本問題:

 產業對自己勞工、附近社區和世界自然環境的衝擊為何?

 族群、階級、性別和地區性差異,在工業的演進中扮演何種角色?

 全球電子業如何能轉型成為一個在生產、使用或棄置上都能永續的體系?

 高科技發展是否能維持全球全面平等的成長?還是會持續造成發展中經濟的二極化?

政治層面的革新

《挑戰晶片》根源於這數十年來,許多位在加州聖荷西、發起政治運動和政策參與的組織,如Santa Clara Center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SCCOSH)、the Silicon Valley Toxics Coalition (SVTC)、the Campaign for Responsible Technology (CRT)、和 the International Campaign for Responsible Technology (ICRT)。於1976年成立的SCCOSH,是世界上第一個,針對許多使用有毒化學物質的電子製造業,研究、記錄其對職業健康所帶來的衝擊,並喚起各界注意的民間非政府組織(NGO)。他們宣傳一些高科技危險物質的基本常識,並在過去數年中,廣泛告知其他的NGO(see Hawes and Pellow, this volume)。當一些關於有毒化學物質在Santa Clara谷,自電子工廠流入地下水的報導,出現在地方新聞及媒體中,SCCOSH和SVTC開啟了一個環境的新陣線,自1982年起,SVTC致力於電子科技蓬勃發展中的生態和社區健康衝擊的研究。

綠色和平有毒物污染防治項目主任崔喜晶數十年SCCOSH和SVTC扮演著電子業環境良心的角色,這二個組織對政府如何管理此產業的責任、做出重大改變,並且對工業中,重要環境和職業安全轉型做出努力,因應電子製造業在矽谷外的快速擴張。1992年,他們發起了在美國的責任科技行動(Campaign for Responsible Technology, CRT),來結合不同的組織和社區,以促進更廣泛的參與,及永續性科技的設計與發展,並加強在地化的經驗、資訊、資源和策略交流;並提供一個更大規模的環境,給關心高科技相關議題的團體。CRT追溯全球電子製造業的擴張,建構了草根團體和個人的網絡。,參與者被多元但又息息相關的議題整合起來,來克服所有和電子產業快速發展有關的問題,唯一的方法是將民意延伸到科技層面的決策過程。

在數個州(包括加州、德州、亞歷桑那州、新墨西哥州、奧勒岡州、和麻州)以及世界各個地區(包括蘇格蘭、日本、馬來西亞、台灣、菲律賓和墨西哥),電子業都快速發展,CRT在這些地區建立了和社區、環境公義、環保、及勞工團體的關係。在與西南環境與環境正義組織 (Southwest Network for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Justice,SNEEJ) 的合作中,CRT組成了Electronics Industry Good Neighbor Campaign以組織好的契約,來保障環境的、職業的公共健康。這個組織成功地改變了電子公司和當地受衝擊社區的關係。在其他的案例中,這些成就影響了政府對產業所制訂的環境政策,並帶領工業向上提升,例如CRT促使美國國會引領一家半導體研究夥伴SEMATECH發展出能在環境中永續發展的新科技。

1997年,當與會者做出結讑,認為負責任的科技已成為全球的議題,並且需要被監督時,CRT的遠見在荷蘭舉辦的歐洲工作危害會議(European Work Hazards Conference)上,戲劇性地往前跳躍一大步。與會者體認到,與鄰國共同發展、並分享與勞工相關的工作權、職業和環境健康方面的資訊,是一個重要、但仍未被注意到的需求。他們決心建立責任科技跨國行動(International Campaign for Responsible Technology , ICRT),來確保高科技產業和政府對得起支持他們的社區及人民,並確保工業用最好的科技及方法,來提升健康和安全,以降低對環境的衝擊(see Byster and Smith, "From Grassroots to Global," this volume)。

《挑戰晶片》的起源

2002年11月,ICRT籌畫了永續高科技產業策略全球研討會(Global Symposium on Strategies for a Sustainable High-Tech Industry),是ICRT規劃的第一個國際性集會。這個研討會提供了一個令人雀躍的機會,讓全球的領導運動者及學者能夠在討論高科技發展所面臨的挑戰上,分享多元但相似的成果。與會者來自世界各地,超過十二個國家,發展出別出心裁的策略,來解決無數的關於電子製造、組裝、拆解和丟棄的問題。在會談期間代表團參觀了許多半導體產業協會的總部(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s headquarters),向晶片產業交易協會的領導高層表示他們對職業和環境健康的關切。最後,與會者共同發表了這項聲明:

我們是國際團結的網絡,推動並提倡政府和企業在全球化電子產業中應負的責任。我們因我們共同關心產業在健康環境及勞工權上帶來的衝擊,而團結在一起。

在會議中,其中一項被強調的重要活動,是對環保議題、勞工權和全球化等議題所必須做的研究和出版。與談人也致力於更進一步發展策略,用於組織勞工,給予勞工和社區權力,以及找出和立法機關接觸的機會。同時,與會者體認到持續努力的必要性,其將會迫使這些企業,減少他們的毒物排放,並提倡永續的解決之道。這本書是這些集會及討論的直接延伸。

地方性和區域性的範疇

這本書有二個互相參照的地理架構,第一個是聖荷西(San Jose, California)鄰近地區,亦被稱為矽谷。矽谷是美國電子產業的大本營,並持續地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社區、勞工和矽谷的電子工業界對話,已有30多年的歷史。然而,故事只是從那裡開始而已,該區被視為電子業界的「模範」,並帶給世界一種「乾淨的」經濟發展。很不幸的,這個誤解仍然持續著。矽谷的「奇蹟」輸出至歐洲、亞洲和美洲,而且複製,帶來嚴重的社會及環境問題。

矽谷的例子廣泛地流傳,但更多新的故事仍在繼續地寫下去。電子產業在矽谷造成的環境問題,現在登上頭條的數目比以往多出許多,無數的活動討論電子廢棄物的處理、中毒勞工和其他議題(see the unprecedented series of articles by New York Times columnist, Bob Herbert [2003a, 2003b, 2003c, 2003d]; as well as related coverage in the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Washington Post, San Jose Mercury News, and the Guardian [UK], and on many Internet sites)。IBM和離職員工對簿公堂,為的是毒物對他們的健康帶來的影響,還有環保學家和高科技產業間(例如戴爾,蘋果最為頻繁),為了電子廢棄物,戲劇性地對抗及談判。這剛好是眾多新聞故事中,最常出現的兩個。

綠色和平在台北電腦展會場外抗議電子廢棄物污染全球針對電子產業的民眾運動都和矽谷息息相關。這些社區經營、環境健康和社會公義的例子,與其他國家中,產業移到綠地上(greener pastures)也密切相關。例如,當電子公司的電子毒物及廢物也移到世界上成本較低的地區時,由於在矽谷中學到的策略,勞工們及環保人士也能更有效率地在當地活動,美國的推動者,也成功地揭露這些問題。非政府組織(NGO)努力地揭露這些勞工和居民所受到的不平等待遇,使北美和歐洲的電子用品消費者,也能警覺到全球化帶來的不平等。同樣地,有社會責任的投資公司,將許多此類針對不平等和管理的議題,帶入全球電子公司理事會議討論。

本書第二個地方性架構,包含幾個世界上逐漸整合的全球性電子製造、消費和棄置網絡,還包括原本地方和產業間豐富、重要的歷史及合作關係 (cf. Castells 1996, 2000)。近年來的國際會議,和到中國、泰國、日本、台灣、墨西哥、瑞典、荷蘭及蘇格蘭等地的考察團,將這個地球村的距離又拉近了許多,讓亞洲、歐洲和美國的運動者都能齊聚一堂。

讓來自各方的運動者將具有不同區域特色的經驗記錄下來,提高能見度,也能好好分析,是很重要的工作。同樣地,領導倡議者和分析家們,必須加強和業界領袖一起攜手合作。他們的合作不但提升產業、社區、勞工的永續性,也保護了這個地球。

書中各作者著墨於世界電子產業的不同種類,包括半導體(Lüthje; LaDou; Watterson; Hawes and Pellow; McCourt; Yoshida);電子零件(Foran and Sonnenfeld; Partida; Tojo);辦公室設備(Yoshida);個人電腦(Lüthje; Wood and Schneider);消費性電器(Ferus-Comelo; Leong and Pandita; Pandita; Garcia and Simpson; Chang, Chiu, and Tu; Ku; Tojo);和電子廢棄物(Puckett; Agarwal and Wankhade)。當電子生產過程包含非常多的製成程序時,(更進一步討論全球電子業的產業結構,請見此書中討論的Lüthje),這些種類無法全部包括進去。然而,總括來說,本書強調的工業部分,代表著許多世界各地的勞工、社區、公司和政府,對此動態的、重要的、強而有力的產業,造成社會和環境衝擊提出的挑戰和機會。

對未來的展望

雖然電子產業的先鋒,已在過去數十年間,製造出無數科技上創新的產品,但卻沒有跟上社會和環境議題的改革腳步。業界通常只在悲劇發生後,或是因媒體揭露負面消息,出版有關環境和勞工權濫用的研究、文獻,或來自環保團體和政府的龐大壓力而改變(cf. Mazurek 1999, Pellow and Park 2002)。電子工業的領導人和員工是讓科技更有人性的重要角色,使世界各地科技設計和工業實踐能以關心社會及環保出發。當員工做付與自己權力、發自內部來改變的行動,當醫生、律師、社區的推動者及政策制定者,自外部施壓,電子產業會有無限的創意及活力(腦力激盪)。雖然,小部份的企業領袖已站出來,但更多的領袖要將他們的創意和精力,投注於發展能持久地生產、消費並管理廢棄物的系統。

所有為此書奉獻的人們,包括學者、環保人士、業者、工人、業界領袖和政策制定者,皆相信去探究高科技持續發展和相關高科技革命所可能造成的結果,是絕對必要的,其中包括正面及負面。我們要了解全球化經濟和全球化社會及環境問題的相關性,這點非常重要。最後,在整理出這些重要議題及彼此間的關係後,我們也必須發展管理、控制、和記錄電子產業及全球經濟的強大威力策略,只為了我們更好、更和諧的人文和自然世界。我們已看到許多電子業如何發揮更關鍵帶領作用的例子,例如針對資源保護、節約能源、毒物及對大氣層有危害的化學物質之處理。

我們認為,未來的永續性、環境正義和勞工權,不能只靠單純的社會運動或只靠工業和政府高層來帶領,所有的公民和持股人,都必須協力決定這個工業、員工及世界各地受影響的環境及社區的未來。我們的結合,可立基於一1999年5月在荷蘭Soesterberg的跨大西洋無污染生產網絡會議宗旨(the Trans-Atlantic Network for Clean Production):



電子產品永續發展主旨--每一代電子產品新的科技發展,都應該在環境、健康和安全,以及社會正義各方面上,同時、同等獲得改善。

編按:〈高科技世界中永績發展和環境公義的探索〉一文摘自《全球治理、在地行動:綠色矽島的環境挑戰》手冊,想要獲得《全球治理、在地行動:綠色矽島的環境挑戰》手冊,可於1月22-23日台灣環境行動網主辦的講座與工作坊中索取,有關矽谷毒物聯盟前後任執行長來台分享矽谷經驗與全球治理的邀請活動,請參考TEAN台灣環境行動網:http://www.iepa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