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巴西政府全力推廣再生能源的成功經驗中,台灣是否看見未來發展再生能源的曙光?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蕭萬長,在1日進行的「再生能源發展研討會」表示,過去石化燃料非常便宜,且方便取得,然而石化燃料預估不到100年即會用盡。發展再生能源除了為解決溫室氣體造成的環境問題,也因為我們不能完全仰賴石化燃料。研討會後,各專家學者的建議與意見將搜整並提供交予政府作為政策參考。
開發技術創新是台灣的優勢
從巴西的經驗看向台灣,農委會農糧署署長黃有才表示,巴西發展生質能主要是商業考量,美國是為了國家安全,歐盟則是為了環保,而台灣政府發展再生能源政策的目標為何,黃有才認為目前還看不出來。
生質能成本低,但是效率也普遍不高,工研院副院長曲新生認為,台灣的發展重點應利用生物技術,研究纖維素發電,而持續的技術研發一向是台灣的優點。
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生醫工程系教授陶瑪佐(Chris Toumazou)認為,巴西經驗最值得參考的是其能源的多樣化;台灣並不需要成為另一個巴西,而是開發技術:透過分子生物工程提高生質能的產能,並且解決能源與糧食衝突的問題。
美國路易斯安那大學電腦科學系主任拜尤密(Magdy Bayoumi)同意陶瑪佐的觀點,他說,能源供應的多樣化非常重要,而達成這項目標的方法,是透過科技創新。德州發展風力發電,加州則是太陽能;路易斯安那用甘蔗提煉酒精,愛和華州則用玉米。
經濟部長陳瑞隆表示,目前的政府推廣再生能源的具體成果是,高雄市全線公車已改用生質柴油,今年 6月將再選定2縣市試辦。且2008年全國所有柴油將摻配1%生質柴油(即「B1」),2010年則全面強制汽油站供應E3(3%酒精)汽油。《再生能源條例》完成立法之後,政府也將以較高價格收購再生能源電力。
成本效率需審慎研究 避免浮濫補貼
引進酒精汽油是否影響到未來油品進口自由化?經建會主委何美玥表示,政府目前的優先政策是,讓農民利用休耕農地種植甘薯,作為休耕補貼之外的第二份收入。不過甘薯提煉酒精成本偏高,將考慮用免除貨物稅,或以能源基金提供補貼的方式,來彌平價差。
再生能源的發展看似為解決石化燃料造成溫室氣體效應的良方,然而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蕭代基認為,生產再生能源投入與產出的能源比,實際的成本效益為何,應有確實的調查評估,若為生產再生能源,反而使用了更多的石化燃料,對改善環境的效果有待評估。他強調政府的補貼政策應審慎,且應先進行試驗研究,以免造成沒有效率的廠商冒進。
中央大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朱雲鵬表示,根據國際期刊《Scientific American》的研究報導,生產再生能源的能源投入與產出比,結論是正面的,生產再生能源所消耗的石化能源,比起生產石化燃料要低得多。而政府的補貼政策,必定要有經濟的依據,在充分研究後,提供誘因體系,讓民間有所選擇。
發展再生能源是未來政策方向,然而《再生能源條例》在立法院遲遲未能審議通過,政府補貼休耕地生產生質能,生產成本卻比進口價更高,在能源自給與油品自由化的衝突下,學者提出的新技術研究與創新,改善能源生產效率,未來也應考慮相關技術的輸出,這些建言有待政府納入再生能源政策的考量。可以肯定的是,國際發展再生能源已有相當成果,台灣在再生能源的戰場不應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