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黑翅鳶、貓頭鷹 防檢局推無毒防鼠撇步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守護黑翅鳶、貓頭鷹 防檢局推無毒防鼠撇步

2016年10月09日
本報2016年10月9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農地、居家如何防鼠?農委會防檢局去年停辦「全國農地滅鼠週」,省下一年1500萬的餌劑費用,今年更貼心製作以生物防治取代投藥滅鼠摺頁,提供農民及民眾參考。台北市政府環保局則於今(9日)展開「臺北市家鼠防治活動」,推三不政策讓鼠輩遠離。

「以生物防治取代過去餌劑滅鼠」宣傳摺頁是農委會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與行政院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共同合作,屏科大鳥類研究室研究助理洪孝宇表示,目的是讓民眾和農民了解使用老鼠藥造成的危害,減少非必要的餌劑使用,並且鼓勵農民嘗試用巢箱或是棲架等生物防治的方法來滅鼠。


老鼠藥會透過食物鏈傳遞,間接毒死老鼠的天敵,黑鳶就是其中的受害者。攝影:謝季恩

國內使用的滅鼠餌劑,為抗凝血劑,老鼠吃了會因內出血逐漸死亡,死亡時間依食用餌劑多寡而定,通常約三~七天後才會死亡。洪孝宇解釋,中毒後行動遲緩的鼠類,很容易捕捉,死後屍體也易受禽鳥撿食,但吃了牠們之後,可能連帶受害死亡。

而老鼠繁殖力強,數量減少很快恢復,但是禽鳥之類的頂端物種,繁衍速度較慢;老鼠數量很快恢復,牠的天敵族群恢復不及抑制。

另,不只老鼠會吃到老鼠藥,小動物像松鼠、白鼻心、貓狗都可能會吃到,無辜枉死。

而簡單的巢箱製作、設立棲架,邀請貓頭鷹、猛禽進駐,或於密閉空間養貓,就能達到抑制鼠類的生物防治。

防檢局建議農民以生物防治,讓頂端物種來滅鼠,生態更永續。圖片來源:防檢局摺頁

洪孝宇說,過去,秋季中央政府都會舉辦全國滅鼠周,集中採購大量的老鼠藥免費發給農民使用。但是老鼠藥不只會毒死老鼠,連老鼠的天敵-老鷹、貓頭鷹、石虎等高階掠食者都可能會間接中毒,造成生態失衡的惡性循環,失去天敵控制的老鼠反而會變更多。

有鑑於現在國際間都已經加強老鼠藥的管制,防檢局也在去年(2015)起停辦在台灣已超過30年歷史的全國滅鼠週,採用生物防治取代投藥,逐步減少老鼠藥使用,值得肯定。


複合式捕鼠籠比傳統捕鼠籠效果好。圖片來源:網站截圖。

對於習慣使用滅鼠藥滅鼠的民眾,洪孝宇建議以使用複合式的捕鼠籠替代,可以一次捕捉多隻老鼠,比傳統老鼠籠更有效率。另外國外其實有研發很多自動捕鼠器,用電擊的或槌子重擊頭部快速致死,滅鼠效率都很好;台灣由於老鼠藥有政府提供免費餌劑、取得方便,更不會有廠商願意研發或是引進這些高科技捕鼠器。

首刷3000份宣傳摺頁,不到一周就索取一空,將近40個生態保育團體及政府單位索取。「我們還會加印,歡迎索取協助推廣,讓老鼠藥減量、生態能夠恢復平衡,由天敵自然去控制鼠類族群。」洪孝宇說。

屏科大鳥類研究室與防檢局合作製作的安全滅鼠宣導摺頁。

農委會防檢局副局長馮海東表示,去(2015)年即不再全國統一辦理滅鼠週,而由地方政府自行籌措經費辦理,過去為了補助地方政府滅鼠餌劑,年提撥1500萬也降低為300萬元,今年則完全未再提撥經費。

馮海東表示,2012年開始,防檢局即與台灣猛禽研究會合作,針對公共地部分猛禽生態敏感的公共地減少滅鼠毒餌的投放量,並希望可藉助紅隼、領角鴞及東方草鴞等天敵的協助,自然且無害的減少田間野鼠密度,以達到滅鼠目的,減少這些猛禽類可能因捕食野鼠而中毒的機會。一直到去年停辦滅鼠週,歷經4年的監測調查。

南部農業縣市農民或許視滅鼠餌劑補助為農民福利,馮海東指出,防檢局雖停辦這項計畫,同時也推出「防鼠摺頁」,建議農民以生物防治的方式,代替過去用藥習慣、避免老鼠藥透過食物鏈傳遞,間接毒死老鼠天敵的二次中毒,讓生態永續。

未來持續監測中毒禽鳥情況,造成禽鳥死亡成分進行管制,並發展指標物種,選定幾種鳥類作為環境監測的指標。除此之外,防檢局也針對停辦農地滅鼠週之後,公共衛生的變化、所受的影響持續觀察監測。

滅鼠可以更人道 動團:不建議黏鼠板

台北市政府即於9~15日推動「臺北市家鼠防治活動」,市府環保局以「不讓鼠來、不讓鼠吃、不讓鼠住」的「三不政策」;各區公所或里辦公室仍提供滅鼠餌劑,索完為止。

環保局表示,鼠類防治是一項長期且持續性的工作,防治工作首重在環境整頓,並先將食物及廚餘收拾好,若食物沒收拾好,將提供老鼠豐富的食物來源。

在北市環保局建議滅鼠方法中,包括黏鼠板、捕鼠籠及滅鼠餌劑等三種方式,雖建議捕獲的活鼠以肥皂水淹沒,或以雙層塑膠袋密封,使其迅速窒息減少鼠隻痛苦。不過,黏鼠板會造成老鼠死亡前遭受長期的痛苦,而這樣的痛苦是不必要的。

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議題宣導專員劉子瑜表示,黏膠會讓被黏住的動物慢慢的缺水或窒息而死,很多老鼠甚至為了嘗試逃脫而把自己被黏住的四肢咬斷,因此反對以黏鼠板捕鼠。

「在減少老鼠數量上,我們認為可以有更人道的方式,對野生動物個體造成最小的痛苦與身心折磨,像是以製造老鼠不喜歡的味道讓牠們自行離開,例如胡椒薄荷精油、樟腦丸。」劉子瑜指出,不論以何種目的的宰殺都應以最人道的方式進行,動物不應該承受不必要的痛苦和恐懼。

在任何情況下,捕捉與控制的方式,都應將動物個體造成的痛苦與身心折磨降至最低,最好能採用對動物無害的防範硬體與障礙物設施。

防鼠「三不政策」 讓鼠輩遠飆
(一)「封閉鼠道,不讓鼠來」:封住居家周圍可能的老鼠洞及相關空隙,防止老鼠進入屋內。建議門窗裝上孔徑不超過一公分的金屬紗網;
(二)「斷絕糧食,不讓鼠吃」:斷絕鼠類食物來源,將食物與飲水收藏於適當的封閉容器內,以免引來老鼠覓食,務必做好廚餘回收,將廚餘從垃圾中分離出來,如果無法馬上丟棄,應立即予以加蓋,碗盤廚具使用完畢後儘快清洗,保持廚房整潔;
(三)「整理環境,不讓鼠住」:住家盡量減少堆積雜物,屋內陳設力求簡單,天花板、夾壁等建築物盡量避免,如有庭園應定期清除雜草,以免供給老鼠躲藏與築巢的處所。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